“别闹了!”设计师拍桌而起。
就在此时,洛倾颜的钢笔自动划出一道弧线,光流凝滞,混沌骤然定格——蓝粉交织的图案化作一幅水墨风太极,粉色为花瓣,蓝色为叶脉,边缘残留着未散的代码残影。
“这不是妥协。”她轻笑,“是让两种需求在同一个盒子里打架,最后长出新东西。”
总监盯着屏幕,预售期待值曲线正疯狂上扬,直接冲破历史峰值。
印刷厂的会议桌前,老师傅盯着样纸直摇头:“动态二维码放这儿,美感全毁了。”
顾逸尘将笔尖点在印刷版上,画出一道虚线。十年前咖啡渍的投影悄然覆盖油墨区,所有元素自动避让,形成天然的安全边界。
“你们的工艺很精准。”他说,“但观众想要的,是能‘活’起来的包装。”
洛倾颜接过样纸,轻触AR触发点。下一秒,老师傅的手机震了一下——他女儿上周画的涂鸦突然以全息形式浮现,笑脸随着视角转动,发绳上的蝴蝶结还一颤一颤地扑闪。
“这……这是怎么……”
“我们扫描了员工家庭相册。”洛倾颜坦然,“但只用了你公开分享的那张。”
老师傅没说话,默默拿起油墨枪。手一抖,墨线偏移,在安全区划出一道弧。AR投影立刻响应,蝴蝶翅膀展开,变成会随观看角度变色的三维结构。
“这他妈……”他咧嘴笑了,“比我丫头画的还灵性。”
最后一轮讨论落在手机壳材质上。实验室报告说光滑面最优,可焦点小组反馈却集体倾向带颗粒感的硅胶。
洛倾颜将钢笔竖插进材料板,十八种样本同时震颤。下一瞬,三年前那只悬浮的咖啡杯影像再现,缓缓落在每一块材质上。当它触到那款磨砂硅胶时,杯身突然泛起涟漪,字迹般的纹路从内部浮现。
“等等。”她闭眼,再睁时已调出剧本手稿的原始笔迹数据,“把这组纹理,叠加到材质表面。”
技术人员照做。显微镜头下,肉眼不可见的凹凸结构悄然成型,正是当年她一笔一划写下的开场白。
“这不是防滑设计。”她轻抚壳面,“是让观众在手里,摸到故事最初的温度。”
顾逸尘伸手接过壳体,指尖摩挲过那层隐形字迹。全息屏同步亮起,测试者的脑电波与观众情感数据完全匹配,共鸣指数飙升至97%。
“就它了。”品牌总监终于松口。
窗外晨光渐亮,两支钢笔的水晶里蓄满液态星光。决策室的玻璃突然雾化,浮现出某个戴赛博眼镜的少女正在直播拆箱的画面——她手中的联名款手机壳微微发烫,屏幕倒映着十年前咖啡馆的木纹,而壳背的AR触发点正随着她的笑声绽放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