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城市依旧喧嚣。那封匿名邮件带来的余波还未完全平息,但洛倾颜和顾逸尘已经迅速调整节奏,将注意力重新投向项目本身。
他们知道,光是澄清谣言远远不够,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大众重新建立信任,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就在这时,一个全新的推广思路悄然浮现——社交媒体平台,正成为越来越多品牌崛起的跳板。
那天下午,洛倾颜窝在办公室沙发上刷着短视频,忽然看到一个陌生账号发布的视频,竟然精准地复刻了他们项目的使用场景,短短几小时点赞破万。她眼睛一亮,立刻截图发到团队群里:“大家注意这个账号,风格很贴近我们的目标用户。”
顾逸尘正好从会议室出来,接过手机一看,点头道:“这说明我们的产品有传播潜力,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两人当即决定召开临时会议,召集市场部骨干一起探讨新的推广策略。会议室里投影屏亮起,屏幕上是一组最新的流量数据:几个热门话题标签下,相关产品的曝光量激增,评论区也异常活跃。
“我们不能只依赖传统广告。”洛倾颜语气坚定,“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信息,我们需要顺势而为。”
顾逸尘补充道:“而且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超线下活动,如果我们能抓住几个关键节点,就能快速提升品牌认知度。”
于是,一场关于“新媒体推广”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团队成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人建议制作系列短剧展示产品使用场景,有人提议与知名博主合作测评,还有人想尝试直播带货。
洛倾颜听得频频点头,最后总结道:“方向没错,但我们得先弄清楚,到底哪些内容最能打动目标用户。”
她悄悄转动了一下“时光回溯之情感共鸣笔”的笔帽,闭上眼,意识轻盈地飘进那些高频互动的评论区。她感知着每一条留言背后的温度,捕捉到人们的情绪起伏与兴趣点。睁开眼后,她将这些感性反馈整理成关键词:真实、趣味、共鸣、生活化。
“用户的喜好其实很简单。”她笑着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有用’又‘有趣’的内容,而不是冷冰冰的推销。”
有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执行。团队迅速分成三组:一组负责内容策划,一组对接博主资源,另一组则着手拍摄素材。顾逸尘亲自参与脚本审核,力求每一个镜头都能传达出产品的核心价值。
与此同时,洛倾颜也没有闲着。她联系了几位熟悉的品牌营销顾问,请教他们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的经验。其中一位老朋友听她说起项目情况后,笑着摇头:“你们起步晚了点,不过只要内容够硬,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这句话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她知道,这次的新媒体推广不仅是对市场的试探,更是对整个团队执行力的一次考验。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洛倾颜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翻看昨晚上传的第一条试水视频。短短几个小时,播放量已经超过五千,评论区也开始热闹起来。
“第一次尝试效果不错。”她把数据截屏发给顾逸尘,“看来这条路走对了。”
顾逸尘走进来,站在她身后看了眼屏幕,嘴角微扬:“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热度持续下去。”
他们开始逐步优化内容结构,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场景,比如周末露营、家庭聚会、通勤日常等。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并给予小礼品作为奖励。
随着内容的不断更新,项目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开始稳步上升。某天晚上,一个合作博主发布的测评视频意外爆火,一夜之间涨粉十万,带动了整个项目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