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年纪大的村民凑上去,一页页翻着,嘴里念叨着什么。
“这倒是真的。”王二柱嘀咕,“我家那几亩地确实比往年收得多。”
“而且不光是产量。”我继续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锄草轻松了不少?”
“可不是嘛!”林婶抢着说,“以前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现在轻松多了。”
我又邀请几位已经掌握新技术的村民分享经验,他们纷纷讲述自己的变化。
“我现在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李青禾笑着说,“不用半夜爬起来浇水。”
“我也省心不少。”赵四叔挠挠头,“孩子上学前还能送他一段路。”
看着他们的表情,我心中踏实了些。信心,有时候就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第三天,我开始推动全面智能农业计划的具体实施。
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工作正式启动。我利用系统的智能规划功能,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安排了每日的任务清单。
“今天装哪几块地的传感器,明天铺哪条主水管。”我站在田边,手里拿着图纸,“大家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村民们齐声回应。
可实际操作远比想象中复杂。有些设备需要专业技能,村里没人会装;有些零件尺寸不符,得临时调整。
“这根管子太短了。”王二柱蹲在地上,“得接一根新的。”
“我去拿工具。”我说完就往仓库跑。
回来时,正巧看见老张蹲在一台监测仪旁,手里拿着螺丝刀,正在拧某个部件。
“你在干嘛?”我问。
“我觉得这个接口设计有问题。”他说,“换个方向装,或许更稳固。”
我蹲下一看,果然,原本的设计有点卡顿,换方向后反而顺畅许多。
“你真行。”我由衷地说。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瞎琢磨的。”
我当即决定让他负责一部分设备的组装和检查。
接下来几天,整个村子都在忙碌。有人在田里埋线,有人在棚屋调试主机,还有人在记录数据。
我也一刻不得闲,不是在监督安装,就是在解答各种突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