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我笑着拿出系统里的种植指南宝典,“我已经参考了很多成功案例,也结合了我们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比如,我们在受污染严重的区域先种上一些耐毒植物,像紫云英和苜蓿,它们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再引入蚯蚓和菌类,逐步恢复土壤活力。”
林婶听得连连点头,“听你这么一说,好像也不是太难。”
“关键是要分工明确。”我说,“我会把每个区域的任务细化,分给不同的小组负责。顾柏舟负责统筹协调,沈先生负责技术指导,大家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他。”
这时,一位年轻村民举手道:“悦姐,我能跟着沈先生学吗?我想多了解点生态治理的知识。”
我看向他,记得他是村里新搬来的,叫李青禾,平时就爱琢磨些农技知识。
“当然可以。”我点头,“你要是愿意学,我可以安排你跟沈先生一起做实验田的修复工作。”
他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会议结束后,我拉着沈先生进了屋,把那张记录着异常土壤的数据图递给他。
“你觉得这红色土壤是怎么回事?”我问,“会不会是人为投毒造成的?”
他仔细看了看数据,沉吟片刻才开口:“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我更担心的是……有人在利用这片土地做实验。”
我心头一震,“你是说,赵财他们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我心里顿时警铃大作。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面对的就不只是村霸那么简单了。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安,“不管是谁,我们都得先把这片地救回来。”
沈先生看了我一眼,缓缓道:“那你得做好准备,这场仗,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还要艰难。”
我握紧拳头,“我知道。”
当晚,我翻遍了系统里的种植指南宝典,查阅了几篇关于土壤修复的研究资料,初步拟定了几套可行方案。
第二天一早,我再次召集村民代表和家人,一起商讨最终的生态平衡计划。
“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豆科—禾本科’轮作的方式。”我指着图表解释,“豆类植物固氮能力强,能让土地恢复肥力,然后种玉米或者小麦,既能提高产量,又能防止病虫害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