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随着这本书的流通,一股无形的“气”正在悄然汇聚。这股气,一部分是读者阅读后的感悟和认同,一部分则是书本身承载的《玉匣真本》的智慧投影。
这股气,如果引导得好,可以成为他弘扬“明理堂”理念的助力。
但如果失控,或者被有心人利用……
他闭上眼,指尖轻轻叩击着桌面。
《玉匣心法》的成功,远超他的预期。书评界也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一些学院派的教授称赞他“以现代科学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功德无量”;也有一些坚持“原教旨”的传统命理师在小圈子里腹诽他“离经叛道,将玄奥精深的命理庸俗化、简单化”。
对此,林青阳一概不理。
他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
他只是想把自己理解的“道”,用一种更易懂的方式分享出去。至于别人如何解读,那是别人的事。
然而,麻烦似乎总是不请自来。
几天后,一家国内顶尖的大型出版集团通过之前的出版社联系上了他。
约见的地点是一家高级会所的茶室。
对方来的是一位副总裁,姓钱,约莫四十出头,戴金丝眼镜,一身剪裁得体的名牌西装,说话滴水不漏,笑容也恰到好处,透着一股精明商人的气息。
“林大师,久仰大名。”钱副总裁亲自为林青阳斟上一杯顶级的普洱,“您的《玉匣心法》,我们集团上下都拜读了,非常震撼!没想到传统文化还能这样焕发生机。”
林青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香醇厚,但他不喜欢这种过于商业的氛围。
“钱总过奖了,不过是拾人牙慧,谈不上什么大师。”
钱副总裁哈哈一笑:“林大师谦虚了。实不相瞒,我们集团对您的才华非常看重。您那本《玉匣心法》,虽然销量不错,但在小出版社手里,还是屈才了。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林青阳不动声色:“钱总的意思是?”
“我们想和林大师深度合作。”钱副总裁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们可以动用集团所有的渠道资源,重新包装推广《玉匣心法》。首印,五十万册起步!后续营销、媒体宣传,我们全包了!保证让它成为年度现象级畅销书!版税方面,我们也可以给到业内的顶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