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快乐斋诗词鉴赏 > 第9章 七绝?春归

第9章 七绝?春归(2 / 2)

1. **平仄架构**

依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莫道春归无好景)

仄仄平平仄仄平(槐花如雪正飘香)

仄仄平平平仄仄(熏风又绿江南岸)

平平仄仄仄平平(布谷声中麦渐黄)

实际用字基本合律,唯第三句"熏"字处应仄而平,形成"拗句",但通过第四句"布"字仄声相救,符合"对句相救"规则,体现格律运用中的灵活变通。

2. **押韵艺术**

全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韵(香、黄),但"岸"属去声十五翰韵,此处存在出韵现象。这种突破或是作者有意为之:第三句作为转韵节点,通过仄声字制造声韵落差,形成"平-仄-平"的起伏节奏,模拟季节交替的律动感。

3. **声象模拟**

诗句内在音节与意象运动形成同构:"飘香"二字皆为开口呼,模拟香气扩散;"渐黄"采用齐齿呼,暗合麦穗低垂的形态。尾句"布谷声中麦渐黄"三组双声词(布谷、声中、渐黄)的连续使用,形成类似田间劳作号子的节奏韵律。

**三、文化意象的承继与创新**

诗中化用多重文化符号:"江南岸"暗引王安石名句,却易"春风"为"熏风",体现季节推移;"布谷"既取《尔雅》"催耕鸟"的古意,又通过"麦渐黄"的现代农耕意象赋予新解。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使诗歌在传统框架中生长出新的审美维度。

**总结:** 这首七绝以精巧的意象组接和声韵设计,构建出流动的时空画卷。在恪守近体诗格律规范的同时,通过适度破格形成艺术张力,展现出春归夏至时节万物生长的蓬勃气象。诗中体现的不仅是自然时序的更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鬼媒 天才少女,她是黑暗克星 佑君安 谁伴我封神 识迹 高维崩塌,不愿献身的我提前灭世 锦丝行 芙蓉灯下骨 重生80:靠赶海带娇妻奔小康 重生93:从高考状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