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 > 第172章 八月末的「味觉总结·八月廿六」

第172章 八月末的「味觉总结·八月廿六」(1 / 2)

一、昆明湖畔的晨光:手账里的「味觉拼图」

??八月廿六的清晨,房车停在颐和园昆明湖畔,车门刚开,湖面的水汽裹着荷叶香涌了进来。李可佳抱着八月手账坐在石阶上,晨光穿过柳树枝条,在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影——天津煎饼的葱花、河北麻糖的糖丝、北京炸酱面的酱色,在手绘插画里依次铺展,像给这个八月的「味觉旅程」拼了幅「京津冀地图」。

??骆梓淇支起三脚架,镜头扫过手账细节:贴在「天津篇」的煎饼果子包装纸边缘泛着油光,纸上的「果篦儿酥脆,面酱微甜」字迹旁,画着摊主挥竹蜻蜓摊面糊的简笔;「河北篇」的麻糖插画下,压着张赵州雪梨的照片,果肉上的汁水在照片膜上凝成小珠,像藏着八月初八清晨的露水;「北京篇」的炸酱面页间,夹着在后海捡的槐树叶,叶脉里还沾着少许黄豆粉,背面是李可佳的小字:「槐花落进碗里的瞬间,忽然懂了『时光入味』的意思。」

??路过「廓如亭」时,李可佳忽然想起查过的典故:颐和园曾是清代皇家消暑之地,慈禧太后喜食「四大抓」(抓炒里脊、抓炒鱼片等),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恰似这趟旅程中遇见的美食,从市井的煎饼到胡同的炸酱面,虽非山珍海味,却藏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的讲究。眼前的昆明湖波光粼粼,远处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竟觉得这湖光山色,也成了「味觉记忆」的天然背景板。

二、手账整理:从「舌尖」到「心尖」的「味道归档」

??七点整,李可佳翻开手账第一页——八月一日的天津煎饼摊,摊主阿姨舀面糊的「哗啦」声仿佛还在耳边:「姑娘,加俩蛋?果篦儿还是薄脆?」铁鏊子上的面糊被竹蜻蜓摊成圆饼,边缘微微翘起时刷上面酱,撒葱花、芝麻,裹进果篦儿的「咔嚓」响,是天津清晨的「味觉闹钟」。她在插画旁标注:「煎饼果子的市井,是阿姨手速里的烟火,是『您要嘛料』的热络,是塑料袋裹着的烫手温度。」

??翻到「河北篇」,唐山麻糖的制作过程跃然纸上:麦芽熬糖的「咕嘟」声、匠人拉糖丝的「甩动」声、棉纸包裹时的「沙沙」响——画中的糖丝如银线交织,旁边贴着作坊老板的话:「拉糖得趁热,手稳心细,跟咱河北人做人似的,实在、有韧性。」再往后是承德山蘑炖柴鸡的插画,松针下的蘑菇与铁锅里的汤汁相映,配文:「山蘑吸饱了露水,柴鸡炖透了时光,坝上的豪迈,藏在粗瓷碗的热气里。」

??「北京篇」的炸酱面页最厚:后厨里师傅搅酱的「沙沙」声、四合院槐树下的「吸溜」声、护国寺豆汁的「酸香」与798糖火烧的「甜酥」——李可佳在「分子料理豆汁」的照片旁画了个问号,又在旁边补上:「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像故宫红墙旁的咖啡馆,奇怪却和谐,原来味道也会『穿新衣裳』。」

最新小说: 魂穿重生夜 冷面陆总的亲梅竹马恋 八零换嫁诱他成瘾,糙汉夜夜红温 穿越摆脱苦情剧情 投喂大佬,我家收购站通古今 穿越成恶雌五位兽夫排队宠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双面谍影:枕边人是黑桃皇后 彘仇 穿书后,我只想活着养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