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验证?”
韩云逸拿起那个青花瓷瓶:“现代的科技检测手段很多,比如热释光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瓷器的烧制年代。”
专家组的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韩云逸会提出科学检测。
“还有这面铜镜,”韩云逸指着锈迹,“真正的古代锈迹有其特定的化学成分,现代做锈很难完全模仿。”
陈建国听了韩云逸的建议,决定将几件争议较大的文物送去专业机构检测。
三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韩云逸判断有问题的几件文物,果然都是现代仿品。而他认为是真品的几件,检测结果也证实了他的判断。
专家组的脸都绿了,尤其是戴眼镜的那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建国对韩云逸刮目相看:“小韩,你这眼力真是了不得。我们这些老古董都要向你学习了。”
韩云逸谦虚地说:“只是运气好,而且现在的仿品技术越来越高,不仔细辨别很容易看走眼。”
经过这次鉴定,韩云逸在省城收藏界的名声传开了。不少人慕名前来求教,也有人想请他帮忙鉴定藏品。
陈教授更是对韩云逸赞不绝口:“小韩啊,你这年纪就有如此眼力,将来必成大器。”
韩云逸在省城住了几天,没事就去古玩市场转转。凭借敏锐的眼光,他又淘到不少好东西:几块和田玉的原石,一个明代的铜炉,还有几件瓷器小品。
但好事总伴随着麻烦。他的名声传开后,也得罪了一些人。有些古玩店老板因为被他指出藏品有问题而怀恨在心,还有一些混混想从他这里敲诈好处。
不过有了陈建国这棵大树做靠山,那些人也不敢太过分。而且韩云逸行事低调,从不主动挑事,时间久了,麻烦也就渐渐少了。
通过陈教授,韩云逸还认识了省城收藏界的一些名人。这些人都有各自的收藏爱好和专长,与他们交流让韩云逸受益匪浅。
一天傍晚,韩云逸和陈教授在茶楼品茶聊天。
“小韩,你的眼力确实了得,但我有个疑问。”陈教授沉吟道,“你这么年轻,是怎么练就这样的本事的?”
韩云逸早就想好了说辞:“我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