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皇上已推行‘开中法’,鼓励商人运送粮食至边疆,以换取盐引,确保边疆将士的粮草供应。”
“若王爷为一己私利,擅自出售食盐销售权,我将上报皇上裁决。”
韩明的一番言辞犀利,让在场众人皆感意外,自从跟随赵轩离开京城,众人未曾遭遇过如此尴尬,此番反驳更是前所未有。
听到韩明之言,赵轩非但不怒,反而微笑问道:
“韩御史稍安勿躁,本王先问你几件事。”
“你可知市井盐贩的盐价多少?本王皇家商行的盐价又是多少?百姓何以承受得起?”
韩明不假思索地答道:“盐贩的盐,两三百文一斤,皇家商行则五十文。”
帝王所创之“通商策”,实由陇西、河东盐商践行,今河东之地,逾三成田亩遭并吞,尤以长安及边陲州郡为甚。
“边疆军旅岁需粮草一百五十万斛,长安一郡即担其半,邻边州郡又当如何?”
“再者,燕王、楚王封邑之地呢?所得田亩尽归皇家田庄,于边疆士卒之粮饷,自是绰绰有余。”
“士卒得享精良粟米,黎民可食平价之盐,盐商亦能获利,此乃三全其美之策,韩大夫未曾细思乎?”
面对姬渊的阐释与诘问,韩慕迅速权衡,众人亦在心中盘算,终悟:粮谷充盈,盐价趋降,盐商之利无损。
“如此,本王将此事禀报父皇,静待圣意。”
言讫,姬渊离去,众人行礼告退。此时,红苕苗已破土,移栽之机已成熟。
城外庄园内,姬渊挑选数户淳朴农家,每户赐金十两,令其栽种红苕,并誓无论成败,绝不责罚。
农家欣然领命,即便是二两黄金,对平民而言亦是巨财,何况十两。
栽种既毕,姬渊调集秦王亲卫两千,昼夜守护庄园,以防人畜侵扰。此红苕苗,乃大明子民免于饥馑之望,乃消除灾厄之盼,更是大明昌盛之曙光。
于一王府后花园,玉米直接播撒,无需移植,司马辰常往照料,生活恬淡自适。
鸽信传来佳音,某难题已解,正加速制造。同时,神策军已募得千余壮士,秘密训练正如火如荼。闻此,司马辰即刻以鸽传书,将喜讯送至京师。
司马辰未曾停歇,于临时王府中研制香露,却未推向市井。反之,他制造牙刷、牙粉等日常用品,先在京师与长安发售,广受赞誉。
闲暇时,司马辰与将领赵勇商讨,对王府进行改建,部分建筑采用新奇材质,预计明岁末完工,较史书所载提前五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