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一听就急了,手绢在手里绞成了麻花:“易师傅,您这话说得可冤枉人了!我当初介绍的时候,把她家情况说得明明白白,农村户口,家里姊妹多,这不都是提前说好了的?谁知道她突然变卦啊!”她生怕担上责任,眼珠滴溜溜地转,“要说起来,还不是贾家的条件……”
“我家条件咋了?”贾张氏立刻炸了毛,“我儿子是钢铁厂的工人……”
“是学徒工!”媒人打断她,“转正没成,就算不上正式工。还有您当初说的缝纫机,我可没在屋里瞅见。我跟人家姑娘说的时候,可是把这些‘优点’都夸上天了,结果人家一打听,发现全是虚的,能不反悔吗?”
贾张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想反驳,却憋得说不出话。屋里确实没缝纫机,贾东旭也还是个学徒,这些都是事实。
易中海叹了口气,敲了敲核桃:“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这事儿既然出了,就得想办法解决。媒人,你看能不能再去秦家跑一趟,跟姑娘好好说说,毕竟孩子们见了面,说不定还有转机。”
媒人眼珠一转,心里打起了算盘。要是这事儿黄了,贾家的谢礼肯定泡汤,说不定还得被贾张氏缠上。她点点头:“行啊,易师傅您都开口了,我肯定尽力。就是贾家这边……该准备的东西,还是得准备起来,不然人家姑娘凭啥嫁过来?”
贾张氏一听还要花钱,立刻不乐意了:“这媳妇儿还没过门呢,就这么多事儿?真当我们贾家好欺负?”
“话不能这么说,”易中海沉下脸,“东旭都多大了?娶媳妇是大事,该花的钱不能省。缝纫机、自行车,这些迟早都得置备。你要是舍不得,这亲事儿怕是真没指望了。”
贾张氏咬着牙,心里暗骂秦淮茹不识抬举,可又不敢得罪易中海,只能闷闷地应了声:“知道了……”
贾东旭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争吵,心里像堵了块石头。他想起秦淮茹笑起来时弯弯的眼睛,又想起自己没转正的事,心里一阵烦躁。要是当初转正成功,说不定事情就不一样了。
屋外,许大茂把耳朵贴在墙上,把里面的话听了个七七八八。听说秦淮茹是因为贾家条件不好才反悔,他心里反而有了点底气。自家虽然也不算大富大贵,但比贾家强多了,要是自己去说亲,说不定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