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雪转身时,他已经铺开宣纸。
月光透过窗棂落下来,照见他笔尖悬在纸上方半寸,停顿三息——这是他模仿自己笔迹时的习惯,总要先"养"三分气。
"第一本,写'联络南京军统'。"他笔尖落下,墨迹在宣纸上洇开,"就说已谈妥用丝绸换电台,交货地点定在十六铺码头。"
"第二本......"他顿了顿,笔锋微转,"写'资助皖南游击队',具体数目就按上月被日商截走的三船生丝折算。"
"第三本最要紧。"他抬眼看向苏若雪,"写'策反盐帮高层',要提到'青蚨帮二当家的姨太太爱翡翠',把上个月从当铺收的那对翡翠镯子列进去。"
苏若雪研墨的手一顿:"这三桩......"
"两假一真。"顾承砚将三本账册依次摆在案头最显眼处,"真的那桩,是他们最想不到的——"他指腹敲了敲第三本,"盐帮确实在和我们接触,但要策反的是大当家,不是二当家。"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三更了。
青鸟抱着个铁皮盒子进来,盒盖还沾着机油味:"春蚕组的监听设备改好了,您要的录音......"
"放。"顾承砚点头。
电流杂音过后,是他的声音,带着深夜特有的沙哑:"老周,码头的货必须今晚运走......对,就按之前说的,走苏州河支流......"
"这盘录的是假运货路线。"青鸟翻开盒盖,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十二张蜡纸,"每夜子时播放,用变声器处理过,和您声线相似度九成三。"
"不够。"顾承砚拿过一张蜡纸,对着月光看,"要让他们听见我拍桌子的声音,要让他们听见若雪劝我'再等等'的哽咽。"他转向苏若雪,"明早的药膳盒,你亲自送。"
苏若雪立刻明白:"夹层里放蜡纸,医院的王护士是我们的人,她会......"
"不。"顾承砚打断她,"让王护士把盒子原封不动搁在窗台,等日本人的'眼睛'看完,再收走。"他指了指墙上空着的画框,"他们要的是'亲眼所见'的真实,我们就给足他们真实。"
青鸟突然低笑一声,匕首在指尖转出银弧:"这出戏,够他们消化三天。"
"不止三天。"顾承砚望向窗外,夜色正浓,远处黄浦江传来轮船的汽笛声,悠长而沉闷,"三日后......"他话音顿住,目光落在书案角落的铜制座钟上——指针正指向三点十七分,和照片里他抬头看钟的角度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