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已经裁好,用镇纸固定住,墨也研好了,吴巨将笔尖蘸了墨汁,在砚台边轻轻掭了掭。
随即挥毫泼墨!
吴巨绞尽脑汁,写了十多副对联和几十个福字。
“这个不错,这个也挺好!”吕不韦拿起一副对联,爱不释手。
吴巨的字在咸阳城早已名声在外,许多士人都渴望得到他的墨宝,如今他轻松得到了好几幅,传出去怕是要引起那些老学究的艳羡。
“吴巨,你写的字在咸阳城可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人想求都求不到。要是你现在拿出来卖,肯定有不少人抢着买。”吕不韦一边仔细看着对联的每一笔划,一边说道。
“父亲,您真是离不开您的老本行啊。”吕凝无奈地摇了摇头。
吕不韦猛然意识到,不愧是商人出身,连无意识时都能想到赚钱的机会。
“我才没有呢!”吕不韦反驳道。
“伯父说笑了,写春联不过是给大家增添新年的好运,沾点喜气罢了。”吴巨微笑着说。
“说得对,说得对。”吕不韦点头同意。
“对了,有没有稍微文雅一点的对联?可以贴书房的。”吕不韦兴致勃勃地问。
“文雅?”吴巨摸了摸下巴。
确实有这样的!
他提笔又写了一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后世顾宪成题于东林书院的对联,堪称经典。
“好一个事事关心!”吕不韦心中一动,拿起这副对联,小心地晾干墨迹。
“很好,声声入耳,事事关心,读书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呢?”吕不韦点点头,目光中满是对吴巨的赞赏。
他越看越满意,说道:“挂书房最合适!”
“伯父喜欢就好。”吴巨微微一笑。
吕不韦将其他对联递给随侍,又将这副“风声雨声读书声”递过去,严肃地说:“拿回府里,其他的先贴上,这副放我书房,等我回去再处理,小心别弄坏。”
“是。”随侍恭敬地接过,随即离去。
瞥了眼身旁的吕凝,吴巨思索片刻后邀请道:“伯父不如留下一起吃午饭?我自己掌勺!”
吕不韦起初想婉拒,可听到“自己掌勺”四个字时,不禁有些犹豫。
吴巨的厨艺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吴府与吕府隔街相望,往来频繁,共进午餐亦属平常。吕不韦虽没见吴巨下厨几次,但每次都能回味无穷。
相比普通庖厨只会炖煮烧烤,吴巨的技艺更为多样,比如炒菜,这种“炒”的技法,吕不韦在咸阳从未见过,就连游历各国时也未曾听闻。不过他对美食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