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色地带
苏黎世湖畔的训练基地里,安娜·科瓦奇正把电极片贴在大腿内侧。神经反馈仪的屏幕上,她的肌电信号被转换成跳动的绿色波形。这个来自匈牙利的游泳选手盯着墙上的时钟,距离选拔赛还有48小时。
"今天的阈值可以调到85%。"教练马克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赞助商的最新算法,能帮你在转身时减少0.3秒的水阻。"
电流通过皮肤渗入肌肉时,安娜咬紧了牙关。这种可穿戴设备不算严格禁止的植入式技术,但能通过持续刺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耐力。去年世锦赛前,她亲眼看到美国队的选手戴着类似的设备训练,那些原本比她慢半秒的对手,突然就像鱼雷一样冲在了前面。
训练池的水面泛起涟漪,她跃入水中的瞬间,神经反馈仪自动切换到竞赛模式。划水时,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斜方肌被精准激活,这种控制感让她想起第一次穿上泳衣时的兴奋——但那时的每一次进步,都带着乳酸堆积的酸痛,而不是电流穿过神经的麻痹感。
休息室里,德国选手艾玛正在翻看着体育新闻。头条是佐藤健太的夺冠采访,副标题写着"人类潜能的新巅峰"。她摸着自己左膝的疤痕——三年前十字韧带撕裂后,医生曾建议植入增强型修复支架,说能让她的弹跳力比受伤前更好。
"在考虑吗?"安娜擦干头发走过来,看到艾玛手机屏幕上的支架广告。
艾玛关掉页面苦笑:"我妹妹是生物伦理学家,她说这种支架里的微型马达本质上就是植入式增强器。上周她给我发了国际田联新委员会的草案,说很快就要把这类设备划入禁品。"
两人看向训练馆墙上的标语:"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安娜突然发现"团结"两个字的漆皮正在剥落,露出后面模糊的底色。
此时的洛桑,伊莎贝拉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她拿起一个掌心大小的肌电刺激仪,包装上写着"物理治疗专用",但备注里用小字标注着"可用于提升运动员核心力量"。
"这就是问题所在。"伦理委员会的技术专家敲着键盘,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设备列表,"这些公司把增强功能伪装成康复器械,就像把兴奋剂装进维生素的瓶子。我们检测过32种所谓的'训练辅助设备',其中28种能显着提升运动表现,而且都不在现有禁品清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