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战争创伤数据库
获得30天缓冲期的第一周,苏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我们已经证明了理解可以化解仇恨,"她在联合会议上说道,"现在是时候让这种理解更深入、更广泛了。"
"你想做什么?"雷霆将军问道。
"建立一个记忆数据库,"苏晴展开全息投影,"收集所有愿意分享的战争记忆——士兵的、平民的、孩子的、老人的。让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战争的全貌。"
马库斯神父第一个支持:"我愿意贡献我的记忆,包括…包括我妹妹的。如果这能防止悲剧重演。"
陈博士从技术角度分析:"理论上可行。我们可以用量子扫描提取记忆,然后通过神经接口让他人体验。但这需要极其精密的控制,否则可能造成精神创伤。"
"我来负责安全协议,"李维度博士说道,"设置体验强度分级,确保接收者不会被过度刺激。"
BALANCE提供了客观分析:"此项目有助于建立同理心,但需要注意:过度的创伤共享可能导致集体抑郁。建议加入正面记忆平衡。"
"不只是战争记忆,"Nova提议,"还应该包括战后重建、和解、宽恕的记忆。展示完整的人性图景。"
项目迅速启动。第一个记忆收集站设立在曾经的战场上,现在已经开满野花的地方。
一位老兵第一个走进收集舱:"我想让我的孙子知道,爷爷为什么总是在雷雨天发抖。"
一位母亲带来了她的记忆:"我想让那些下令轰炸的人看看,在废墟中寻找孩子是什么感觉。"
一个曾经的狙击手颤抖着说:"我想分享我第一次杀人后的噩梦,那个敌人的脸…他和我儿子一样大。"
第二节:体验交换技术
Zero的团队开发出了革命性的"共情接口"——一种可以让人安全体验他人记忆的装置。
"关键是'缓冲层',"Zero解释道,"体验者知道这不是自己的记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但又能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
第一次大规模体验交换在第二周进行。参与者包括各个阶层:
- 将军体验了士兵的恐惧
- 士兵体验了平民的无助
- 政客体验了孤儿的绝望
- 孩子体验了父母的艰难选择
效果是震撼的。
"我的天…"一位将军摘下接口,泪流满面,"我一直以为士兵就该勇敢,但那种恐惧…那种想要活下去见家人的渴望…"
一个曾经支持战争的议员体验了轰炸幸存者的记忆后,当场宣布:"我收回我所有的战争言论。没有任何理由值得造成这样的痛苦。"
但最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反应。当他们体验到父母在战争中的选择时,很多误解和怨恨消失了。
"原来爸爸不是不要我们,"一个男孩哭着说,"他是为了保护我们…"
马库斯神父也参与了体验。当他通过一个觉醒者的视角,看到觉醒时的恐惧和对失控的担忧时,他彻底理解了:"他们和玛丽一样,都是受害者…"
第三节:同理心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