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终于喘好气,他将一副状纸递给县令,说道:“大人不用走了,小鱼乡大捷,这是夏营尉亲自派人送来的捷报!”
“什么?”赵县令抢过状纸,一目十行的扫过捷报内容。
“流寇军五百,披甲持刀,全灭?”赵县令指尖发颤,想起不久前他向夏淮安索要二十瓶仙人醉时,对方满脸都是人畜无害的笑容,还痛快的答应下来。
看似温和的生意人,竟然能全歼五百流寇军?
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命主簿凑近,耳语道:“主簿,你派人去小鱼乡探探,万一这捷报是假的……”
“假不了!”主簿强忍厌烦之色,说道:“请大人回县衙坐镇,小鱼乡送捷报的人说,夏营尉将亲自押送流寇尸体,来县衙为乡勇请功。”
“好,好!太好了!”赵县令闻言大喜,流寇尸首交给他来处理,功劳交给他来汇报,他自然就能稍微添油加醋,把自己的功劳也算一份报上去。
乱世之中,军功最重!
剿灭五百流寇,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可以赐官封爵,荫护子孙!
正午时分,夏淮安策马入城时,长街已挤得水泄不通。攀花县百姓举着米面鸡蛋往乡勇军的怀里塞,几个孩童追着押运流寇尸体的牛车,将石子砸在草席上。
夏淮安其实并不想来,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很累,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很累,只想抱着玉芳好好的睡一觉。
但是,他不能不来。
要让小鱼乡一战名正言顺,要为死去的乡亲请功,他都必须来一趟县衙。
一个小时前,王清芷已经带着铁枪头等铁器悄然离开了小鱼乡。她说自己身份敏感,最好还是不要与小鱼乡牵扯太深。
现在,夏淮安带着数十名乡勇,押送数十辆牛车驴车,将流寇军的尸体,以及几件破甲、破刀等“战利品”,带到县衙,交给县令大人清查请功。
夏淮安的怀里,有一份厚厚的名册,正是要请功的乡勇名录。
“让路!都给县令大人让路!”衙役挥鞭清道。
赵县令亲自从县衙走出,整冠相迎。
“呸!流寇来时钻狗洞,功臣来了耍官威!”被驱赶的百姓骂道。
赵县令只当没听见,他满脸笑容,极为热情的迎上了夏淮安的瘦马,亲自将他搀扶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