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清液体倒入另一口水缸中,然后加入大量的草木灰,直到液体不再有酸气。
静置,用纱布过滤去除残渣,将液体放入陶器中加热煮沸,蒸发水分,最终就得到了磷酸钾为主的晶体。
炼制出磷酸钾后,便可用于大豆农田。每亩地均匀撒上约20斤化肥。
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磷钾复合肥,可以让大豆产量大增。
小鱼乡及周围十里八乡的大豆产量,平均每亩不到二百斤,也就一百七八十斤。
而现代农业中,大豆种植面积很大,平均亩产高达四百至六百斤!
这其中除了使用基因改良的大豆种子外,最主要的就是化肥增产。
如今夏家庄在小鱼乡足足种下了五百亩的大豆,只要每亩增产一百斤,那就是五万斤大豆!
而这些化肥的制造成本,很低!
现成的矿石、稀硫酸,草木灰也需要通过砍柴烧火就能得到;只需几个村民,辛苦炼制个十几天,就能生产出一万斤化肥,足够五百亩大豆田使用。
“辛苦诸位乡亲!”夏淮安说道:“还请乡亲们趁着这个机会,多炼制一些化肥,可以让其他粮食也大大增产!”
第一批的铁器和磷钾复合肥炼制成功后,夏淮安又对整个工艺流程做出了一些改进。
他发现,仅用硝石产生的二氧化氮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这个步骤的效率不高。
仍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未能氧化,最后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有毒,而且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夏淮安动了动脑子。
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原理是最基础的初中化学知识,甚至连化学课本上就有如何将二氧化硫有效的氧化成三氧化硫,只是夏淮安基本都忘记了。
他依稀记得,可以用铂、钒之类金属氧化物作为高效催化剂,但现在肯定弄不到。
三氧化二铁也是金属氧化物,或许也可以作为催化剂。
他试着改造了脱硫炉的出气孔,将其和陶瓷罐子连接在一起,里面填满赤铁矿捣碎的细颗粒。
这样,高温的二氧化硫气体就会经过这里,与三氧化二铁充分接触,能尽可能的多转化为三氧化硫,最后通过竹管溶解到水中,制造出稀硫酸。
工艺改良后,试了一炉,果然排出的气体少了很多,而稀硫酸的产量大增,几乎翻倍。
还有石膏,也就是磷灰矿石和稀硫酸反应后,沉淀出来的废渣,其中主要成份就是硫酸钙,也就是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