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淮安要求,所有田地播种前,都要烧土一遍,这样也能大大减少病虫害。
有了这两种农药,加上村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对抗病虫害的方法,让夏家庄的庄稼,没有受到太大的病虫害影响。
但是化肥这一块,还是欠缺。
即便是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要想稳定获得亩产三千斤以上,仅靠堆肥的肥力也是不够的,更无法做到一年两季耕种。
必须要添加化肥,尤其是磷肥。
磷肥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动物骨头。
比如牲畜的骨头,只要用大伙焚烧,然后磨成粉,就是很好的磷肥,又称骨肥。
但是小鱼乡的牲畜并不多,且大部分都是拉车拉磨犁田的苦力,不是用来吃的,所以很难收集太多的动物骨头。
至于用人骨来制作骨肥,虽然原理上是行得通,但乡亲们接受不了,夏淮安自己也接受不了。
磷肥的另一种来源,就是从含磷的矿石中获取。
含磷矿石并不罕见。
夏淮安从小鱼乡村民口中得知,在小鱼乡周围的大山之中,就有一处灰白色条带状的矿石,表层因风化酥松呈多孔状,听描述正是磷灰岩矿床。
只不过,磷灰岩矿的位置,位于深山中,开采起来挺麻烦的。
夏淮安决定,就地建造采矿基地,派十余人留在此处开采磷矿石,每隔一段时间,夏家庄再派人去轮替,同时将开采的矿石运回来。
在深山里面建立采矿所,有点类似于荒野求生,这可是夏淮安的长项。
他主动带队进入深山探矿,一方面是确保找到的是磷矿而不是其他矿石,另一方面也需要他来制定精确的采矿策略。否则村民只知道乱挖一通,把有用没用的都拖回来,影响效率。
一行人带着各种工具,还有武器,在清晨出发,走入深山之中。带路的村民显然对这片山林非常熟悉,他们轻松的便找到了小路,穿梭于密林之间。
大约两三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一座峡谷前。这里两侧都是高大的山峰,一条溪流从峡谷中流出,据说这也是安宁河的上游溪流之一。
溪水带着褐色泥沙,夏淮安停下脚步,仔细查看。
“这些是含铁的泥砂,上游说不定有铁矿。”夏淮安说道。
村民说:“攀花县本来就以产铁矿而闻名。这大山里面有不少铁矿,只是盐铁乃是朝廷管制,不得私自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