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政令(2 / 2)

第四,最新度牒需每三年更换一次,经过考核后重新颁发。

第五……

第六……

…………

各地郡守和州府收到命令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就说嘛,皇上和太女殿下什么时候退后过。

看看,新的政令这不就来了。

看着算是为佛门考虑,实际上,全是给佛门中人挖的坑。

佛门中人倒是也想反对,尤其是第二条。

有不少僧人都是因为犯了罪,才想要出家用僧人的身份躲避责罚,朝廷政令一出,他们不就都完蛋了?

可他们不敢闹,佛门之所以逼的朝廷退步,就是因为其在百姓心中的影响甚大。

但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向往的佛门中人算是心胸广大,乐于助人,帮人答疑解惑之辈,你一个犯了罪的如何帮助他们。

只要县衙告示牌贴出告示,甚至都不用衙役们出动,县内的百姓就能将僧人所在的寺庙围个水泄不通。

“渣滓,杂碎,还不滚出来!”

“滚出寺庙玷污了佛家之地,你也不怕死后下地狱!”

“快出来,杀人犯也敢自称大师,信不信某家拆了你的庙!”

群情激愤下,便是佛门中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佛门自然想要为寺内僧人辩解,佛教本就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罪业并非不可救赎。

释迦摩尼所言“众生皆苦”,通过觉悟可以脱离苦海。

央掘摩罗案例中,佛陀更是以“止息贪嗔痴”的理念点醒央掘摩罗,指出杀戮无法获得解脱,最终使其放下屠刀并证悟阿罗汉果。 ?

但是,这一切只存在于案例之中。

真实的情况确实只要有僧人敢对罪人做出辩解都会被百姓认为是包庇之罪。

不仅罪人被骂的狗血淋头,就连辩解之人也别想逃脱,甚至寺庙名誉都得受到影响。

佛家总说感化世人,却忘了世人需不需要自己的感化,以德报怨的人又能有多少?

不否认有些大师确实佛法高深,令人敬佩,时常能让人惊醒,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

可百姓们才不愿去原谅一个手沾鲜血的人,无论如何度化,死去的人不会回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爷爷统兵百万,你管我叫质子? 山庄通异界古人来打工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大梁第一言官 年代:邪本是道,我有仇必报 撩醒植物人老公后,我团灭了户口本 琥珀色蔷薇 人在盗墓:开局获得黑金古刀 山海图:从吃妖开始的大帝之路 上山十几年,下山即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