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气严厉地警告道:“你速速回去,告诉你家主郑梉!安南黎氏乃我大明世代册封之国王,其王位传承,自有法度!他身为臣子,当思忠君报国,辅佐君王!若他胆敢有丝毫僭越篡逆之心,休怪朕调集天兵,南下兴师问罪!届时,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面对天朝皇帝的雷霆震怒和严厉警告,那安南使者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称“不敢”,仓皇告退。
大殿之上的明朝官员们,见皇帝在处理外藩事务上如此强硬,毫不退让,有力地维护了“天朝宗主国”的威严,也无不纷纷出言附和,称颂陛下圣明威武。一时间,朝堂上下的注意力,暂时从内部的党争,转移到了“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方向上。
当然,崇祯心里清楚,安南的权力,早已旁落到郑主手中多年,黎氏皇帝不过是个傀儡。郑梉野心勃勃,绝不会因为自己这一番斥责和警告,就真的放弃掌控安南的野心。自己这番表态,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是向天下(尤其是向朝鲜、琉球等其他藩属国)宣示,大明虽有内忧外患,但宗主国的威严和规矩,不容挑战!
----------
就在崇祯处理完安南使者之事,略感疲惫之时,一个让他精神为之一振的好消息,终于从东南沿海传来!
兵部和内厂同时呈上急报:“陛下!大喜!福建总督郑芝龙,遣其子郑森(郑成功)亲率海船队,已抵达天津卫!船队不仅运来了陛下急需的西洋巧匠数十人,更带来了大批用于制造火器的精炼钢材、硫磺、硝石等紧缺原料!此外,还……还献上了十门……十门原装的‘寇非林’长炮!”
郑芝龙!他竟然真的将这些东西送来了!而且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崇祯大喜过望!他深知,这些工匠、原料、尤其是那十门威力巨大的寇非林长炮,对于他正在全力推进的火器改良计划,简直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些,毕懋康、毕懋良兄弟便可如虎添翼!大明军队火器升级换代的速度,将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