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海水淡化系统所有的产品都能实现一定的价值,将海水的利用率开发到了极致。
尤其是工业盐,可以直接卖钱,所以导致海水淡化的成本竟然是负的。
纯度极高、杂质极少的工业盐处理给华国企业,每吨只要500华币,只有高纯度工业盐国际价格的60%多。
石油区因为气候炎热,大部分海域的海水盐度很高,每淡化25吨左右的海水就能提炼一吨工业盐,以及近百斤的无机肥料。
一吨工业盐可以卖500华币,肥料自产自销,一百斤姑且算100华币,那么副产品的价值共计600华币。
吸盐荷花的成本可以忽略,人工费用也不多,抽海水过来需要电力,大概每吨需要1毛钱。
25吨海水就是2块5,凑个整算5块钱
600减去5,等于595,也就是说,每淡化25吨海水,可以赚595华币。
25吨海水得到24吨淡水,算一下,一吨淡水的成本是负的24.8华币。
也就是说,不外卖的话,每吨淡水毛利润24块8,如果往外卖水,可以再赚一笔钱。
估计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本为负数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越多,挣得越多。
这有些恐怖了,所以许关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做个“假账”遮掩,以便必要的时候对外公布。
于是,在淡化成本中,最大的一笔开销变成了“新型海水淡化催化剂”。
加上这项实际并不存在的成本之后,一吨淡水的成本变成了1块钱。
比起其他工厂来说还是偏低,但不会再让人感觉太离谱。
这套海水淡化及配套的灌溉系统,工程量不算小,但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建设速度并不慢。
一个月后,海水淡化工厂就宣布投产。
海水经过几轮的过滤、吸收,其中的杂质、盐分、有机物以及有毒物质被吸收殆尽,变成干净的淡水。
然后这些淡水经过消毒处理,汇入更大的储水池。
在这里,淡水用大型抽水机抽到高处,通过自流的方式流到农田那边的蓄水池,用于农田灌溉和日常生活。
经过检测,这样的水质比国内的自来水只高不低,直接饮用都没有问题。
麦沙国气候炎热,荷花长势快速,长得越快,海水净化速度就越快。
经过几天运行,这套海水淡化系统全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日可生产800万吨淡水,产能几乎是之前世界最大淡化工厂的8倍。
可惜,这里只有500多万亩小麦,一年的用水量撑死了也就15亿吨,平均每天约400万吨。
产能似乎有点浪费。
许关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或许可以往外卖一部分,肯定比直接种小麦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