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还未褪去,沈千颜便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加急函件——《万宴谱》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终审会即将召开。消息传开,整个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靳仲廷推掉所有商务行程,亲自陪同妻子准备答辩材料;龙凤胎带着弟弟妹妹,将这些年收集的全球美食故事整理成册。
终审会当天,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沈千颜身着一袭素色旗袍,怀抱装有《万宴谱》原件的檀木匣步入会场。当她小心翼翼地展开泛黄的书页,现场的专家学者们不由自主地屏息——历经岁月洗礼的古籍,每一页都散发着跨越千年的智慧光芒。
"有人问,一本食谱何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沈千颜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身后的大屏幕开始播放纪录片,画面中既有中国乡间的传统宴席,也有世界各地孩子们学习《万宴谱》菜式的欢乐场景。"因为它记录的不仅是烹饪方法,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小包子适时起身,展示他最新开发的"文明饮食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万宴谱》中的327种烹饪技法,与全球17个文明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共通之处。"他点击屏幕,不同地域的烹饪方式在虚拟空间中交织融合,"这不是偶然,而是人类文明同源性的有力证明。"
然而,质疑声依然存在。某西方学者站起身,语气尖锐:"沈女士展示的不过是文化符号的堆砌,《万宴谱》如何能解决当今世界的粮食危机、饮食健康等现实问题?"
沈千颜并未直接反驳,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在非洲饥荒地区,"百味初心"的志愿者们用《万宴谱》中"以粗养精"的理念,将当地滞销的木薯、野豆加工成营养均衡的食品;在亚洲老龄化社区,老人们通过学习书中的养生食谱,改善了健康状况。
"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沈千颜的目光扫过全场,"它应该像一粒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这时,小糯米抱着一叠厚厚的信件走上前,"这些是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写给《万宴谱》的信,他们说,这本书教会他们分享、创新,还有爱。"
当小糯米用稚嫩的声音朗读其中一封信时,许多人红了眼眶:"亲爱的《万宴谱》,谢谢你让我知道,奶奶做的疙瘩汤和法国面包一样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