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安州军营
朔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拍打在军营的旗帜上,发出猎猎声响。中军大帐前,汉王特使崔昂手持诏书立于阶上,玄色官袍衬得他面容愈发肃穆。帐下诸将按剑而立,甲胄在阴沉天色下泛着冷光。
"奉汉王诏令——"崔昂清朗的声音穿透寒风,"册封杨忠为北庭大都督,华阴侯;羊侃为副都督,绛侯;李虎为左军都督,安定侯;慕容绍宗为中军都督,蓝田侯;高昂为抚军大将军,冠军侯。其余诸将,各晋一级。"
每念到一个名字,被点到的将领便上前半步单膝跪地。杨忠黝黑的面庞绷得紧紧的,额角那道与羌胡交战留下的伤疤微微发红。他余光瞥见站在右侧的刘亮正冲他挤眼睛,不由得握紧了腰间佩刀。
"...赐婚万年县主刘道福予北庭大都督杨忠,择吉日完婚。"
诏书念毕,刘亮一个箭步冲上来拍打杨忠肩膀:"好你个杨三郎!终于成我妹夫了!"他洪亮的笑声震得帐前积雪簌簌落下,"汉王早就跟我说过,要让舍妹跟你!"
杨忠耳根发烫,眼前忽然浮现出那个在泾州城头为他系上平安符的倩影。刘道福那双比陇山清泉还透亮的眼睛,总让他这个在沙场上杀伐决断的将军手足无措。"多谢大哥厚赐..."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上缠绕的红绳——那是在出征前县主亲手系的。
"恭喜三弟!"高昂的大嗓门在耳边炸响,一双粗糙的大手重重拍在杨忠肩上,"咱们兄弟几个,就差你没成家了,我还一直让大车给你物色,没想到大哥早有准备……"
"妹夫!”刘亮大笑着拽过侍从捧来的酒坛,"今日非得和我这个大舅子喝个痛快!”他转头对崔昂挤眉弄眼,"崔参军不如同去?听说安州近来时兴的《踏金枝》..."
崔昂含笑拱手:"军师美意心领了,下官还有要事在身。"他玄色衣袖在转身时掠过杨忠臂甲,微不可察地顿了顿。杨忠会意,借口更衣暂离了喧闹的人群。
后帐炭火正旺,崔昂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大王命将军在北庭招募三万精锐,防备柔然入侵。"他声音压得极低,"更要注意与高欢任命的夏州刺史刘丰接触。"
杨忠盯着信笺上汉王私印的朱砂痕迹,眼前闪过这次二哥送来的那些新式长刀。他不动声色地将信笺凑近烛火,跳动的火焰映亮了他眉骨上的旧伤:"末将明白。"
此时帐外传来刘亮醉醺醺的叫嚷:"杨三郎躲哪儿去了?莫不是怕了大舅哥的梨花酿?"杨忠与崔昂相视一笑,再出帐时已是那个豪气干云的北庭都督:"刘大哥今日不带够三十坛好酒,休想走出我这大营!"
—————
三百里外的长安城飘着今冬第二场雪,郑府暖阁内银丝炭烧得正旺。荥阳郑氏家主郑道昭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看着对面侃侃而谈的韦夐。这位自诩"逍遥公"的京兆韦氏子弟,此刻眼中跳动着与他清高名声不符的炽热光芒。
"汉王让郦道元那个勘测水文的粗鄙之人主持吏考,分明是在羞辱我等士族!"韦夐的玉簪在激动中微微颤动,"家弟孝宽在玉壁立下汗马功劳,可大王竟将让那个寒门出身的黎磊出任河内都督!"
郑道昭轻啜一口茶汤,氤氲水汽模糊了他眼中的算计。他想起半月前长子郑述祖在书房里的哭诉——那孩子连《左传》都能倒背如流,却因策论中"门第取士"之语被汉王当场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