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虫儿确定是假怀孕,曹太后现在老老实实地在后宫玩女红,权力漩涡的这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了,再也没有人能夺走这个皇位,赵曙踏踏实实坐在龙椅上,美美地享受着独揽大权的滋味。
既然有权了,赵曙就决定做一件大事——给几年前去世的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一个名分。说起来赵允让和赵曙,这父子俩真的是感情非常深厚,而他们也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和感受。
赵允让也做过皇帝的养子,不过是认的爹是再上一辈的真宗皇帝。赵允让和赵曙有着一样幽暗的童年宫廷生活,在那里被忽视、被冷落,也曾一次次地被逐出宫廷,也都一次次重新燃起过希望。和仁宗不同的是,真宗最后居然和一个宫女生下了儿子,白白受了那么多苦的赵允让只能满怀愤恨地离开皇宫。
后来,同样的命运降临到了赵允让的儿子身上,赵曙承载了父子两人共同的梦想,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里,这父子二人一直在对皇位的期盼里同悲共喜。他们一同为新皇子的降生伤心欲绝,也一同为皇子的夭折欢天喜地,在这样的煎熬中,赵允让最后也没能活得太久,在嘉佑四年就去世了。
再后来,赵曙坐稳这个皇位的悬念保留到了最后一刻,赵祯死了,他的妃子韩虫儿也没能生下儿子,这一刻,赵曙无数次暗自在狂喜中癫狂,好似是一个穷光蛋中了三个亿的彩票,就此一步登了天。在那皇宫寂静的深夜,他偷偷地呐喊:“俺爹啊,您在天之灵看到了吗?我终于是皇帝了。”赵曙暗自下定了决心,我既然登了基,那就要认回我爹,给他老人家圆了这个皇帝梦,死了也要圆。
说干就干,治平元年(1064)五月的一天,赵曙下了旨,让礼部及待制以上所有官员集体讨论他的父亲,两位正夫人谯周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以及他的生母仙游县君任氏的身份、待遇问题。照他的想法,下边的官员就该懂他的心思,这时候就要一起来迎合他,主动提出来给他爹封个“皇考”,也就是皇父,然后再给上个帝号啥的。
但在此时,接到旨意的大臣们却想的非常简单,他们觉得现如今你赵曙有地位了,给亲娘老子抬身份长长脸面也是理所应当,那咱们给封个大官就行了呗。
很快,第一次朝议的结果就出来了,翰林学士王珪为代表的一批人提出的意见是追封赵允让一品高官,三位夫人并封为太夫人。
然而这意见立即就被皇帝驳回了,看这帮大臣们搞不清楚状况,赵曙说的话就变得有点直接露骨了:你们不要讨论什么官职,真正要议的是我亲爹赵允让的名分,都说了是名分,什么叫“名分”懂不懂?
大臣立马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想认亲爹啊。关键是怎么去认,从血脉上讲,赵曙想认赵允让做回亲爹当然没问题,但是在皇权继承的法理体系上,那就乱了套。因为只要承认了赵允让是现任皇帝的“皇考”,那就会让赵允让和仁宗并列,让大宋凭空多冒出来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