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这位司马懿的次子,年纪虽轻,但其“狠戾之意”已初现端倪,双目中闪烁着与其父如出一辙的寒光,护卫着司马懿,引兵直出洛阳城,于洛水浮桥扎下营寨,截断了曹爽等人回城的唯一通路。此处乃洛水“龙气”汇聚之地,司马懿屯兵于此,既是军事要冲,亦有借“地气”压制曹爽“气数”之意。
城中,曹爽手下司马鲁芝,尚存几分“忠勇之气”,不忍坐视主公遭难。他与参军辛敞商议,欲引本部兵马出城,往御驾处护卫。辛敞乃辛毗之子,其姊辛宪英,乃当世奇女子,平日深居简出,却能洞察人心,其“清明之意”不受世俗纷扰。
辛敞将鲁芝之议告之其姊。辛宪英目光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今日之变,缓缓道:“司马公隐忍多年,其‘蛰伏之意’深不可测,所图甚大,岂会只为谋逆?他此番发难,目标必是曹爽兄弟,要的是彻底清除曹氏宗亲在朝中的势力。曹将军平日张扬跋扈,其‘骄纵之气’早已为自己埋下祸根,论权谋心计,远非司马公对手,此番必然败亡。”
辛敞惊问是否该去。辛宪英正色道:“职守,人之大义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忠。见难而退,弃主而逃,乃不祥之举,为天地‘正气’所不容。你去吧,但求尽心尽力,至于成败,非你所能左右。”
辛敞得姊开示,心中“忠义之意”坚定,遂与鲁芝引数十骑,强行斩断城门锁链,夺路而出。司马懿闻报,知鲁芝等人不过是螳臂当车,并未放在心上,但他更担心的是素有“智囊”之称的桓范亦会出逃。
桓范果如司马懿所料,与其子商议后,认为车驾在外,尚有可为,决定南出投奔曹爽。至平昌门,守门将乃其旧吏司蕃。桓范情急之下,取出平日里用来传递普通讯息的竹板,诈称太后诏令,命其开门。司蕃略有迟疑,毕竟矫诏乃是大罪,会沾染“欺君之煞”。桓范厉声呵斥,以昔日恩情与官威压迫,司蕃无奈,只得开门。桓范出城后,方才对司蕃言明真相:“太傅谋反,你可速速随我同去,尚有富贵可期!”司蕃大惊,追之不及。
此事报与司马懿,懿亦不由一惊,抚须道:“智囊走脱,如鱼脱网!此人若与曹爽合流,或生变数!”他能感觉到桓范身上那股清晰的“谋略之意”,不同于何晏等人的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