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西北平叛事关重大,可是贸然派一堆将领过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各位将军品级又不同,带着各自的军队也便罢了,若是单单将领过去,只怕会左支右绌,弄巧成拙啊,”张济承建议。
“况且我朝边境四处虎视眈眈,尽管之前杜怀仁已经剿灭了倭寇的大部分主力,但若是将军队调走,难保他们不会趁虚而入,还是先让各位将领回到军营,重整队伍才是。”
“要支援西北,先在巴蜀、河套和两湖地区抽调兵力为好,一来离得最近支援快,二来都是陆战,若让水军千里迢迢,丢掉战船和火炮西进,岂不是有些可惜,”张济承建议。
“与其让他们西进作战,倒不如在江南一带修缮火炮火铳,将武器运到西北,既能缓解西边战场的压力,又能大大增强军队战力。”
皇帝想了想:“你说的不无道理,先让他们回去,该整编的整编,该训练的训练,先将各个军营的事情处理利索,再调配人手。”
一伙贼军罢了,若是急哄哄的将四处兵力都调至西北,皇帝也觉得有些过于大惊小怪。
一句话,不至于。
张济承心满意足的笑了,眼看着由于自家儿子那本点将录酿出的风波,逐渐在被平息。
但真就平息了吗?
“我朝九边的士兵各个都是百里挑一的良家子,”张济承睁眼说瞎话,“要是拿去跟那帮逆贼火拼,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你想怎么样?”皇帝沉声问道。
“以臣之见,不妨派出使者,在那些所谓的反王、烟尘中间游说,尽量将这帮人招安,然后请陛下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前往西北,跟谢樱的军队对战,”张济承慢慢说道。
“若是他们胜了,那便皆大欢喜,咱们只消慢慢消解掉这帮人手中的兵权,逐个击破,不费一兵一卒,”朝中的明争暗斗,绝非那帮匹夫所能应对的。
“若他们败了,两败俱伤,我朝官兵以逸待劳,一下子便能除去这两个心腹大患,”张济承笑道。
“你这法子夏石从前也说过,只是那帮贼将不肯招安,”皇帝随口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张济承说道,“最开始贼将尚不清楚朝廷的厉害,自然格外猖狂不肯投降,如今贼将已经被包围,尽管仗打的艰难,但剿灭只是时间问题,能有一条生路,他们不会不走。”
“况且,他们之前也未必是不愿招安,”张济承回忆着自己得到的消息,“大同叛军的首领江薛,原是官府中一小吏,他们里面不少英雄好汉,之前都是官府的小吏或者某位官员的护院、侍卫。”
“这样的人,做梦都想着招安,之前不过是奇货可居,想跟朝廷谈价钱罢了。”
“若他们只是诈降,到了西北跟谢樱合兵一处,又当如何?”皇帝问道。
张济承摇头:“起先那江薛四处广发英雄帖,谢樱那般大的势力,不可能没收到,但反王中却并无谢樱或李岚的姓名,应当是不曾结盟。”
“况且不管是李岚还是谢樱,多少也算是高门出身,对这帮落草为寇之人,自然是不屑与之为伍,”张济承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