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一步,混满泥水的雨靴就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很像他跟老婆夜晚在床上磨豆腐的声音。
从烟楼镇上走到他们家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这下雨路面湿滑,费的时间更多。
等到他走到村口,发现小桥边上,老榕树底下围了一些村民。
大树下面支起一块雨布,搭了个简易的的摊子,好像是在卖猪肉。
是村里的张玉良自家喂养的猪,趁着过节杀了卖肉。
像他们海边的农村,要是家里没有渔船的家庭,都会选择养一头猪,也有喂两头的。
不过不敢喂多,这个年代没有猪饲料,猪一般都是吃青草,还有米糠。
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帮家里打猪草的身影。
早些年,还是生产队时期,他们家也养过猪。
那时候他爹还在渔业队,家里小孩子多,就养了一头猪。
记得那时大姐还带着他四处打猎草,像构树吐、笕菜、灰灰菜、马齿笕,这些猪儿都比较喜欢吃。
养肥的猪,不允许屠杀私卖,要卖给食品站。
当时食品站好像还有返销粮。
“阿峰,你这是上哪儿呀,要买猪肉吗?今早刚杀的。”
陈业峰正在回忆家里以前养猪的往事,就听到有人跟他打招呼。
是村里的张玉良。
他连忙回应道:“玉良叔,你们今天杀猪呀,怎么不早点说,害我跑到镇上去买,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
他背着化肥袋,好奇地凑了过去,笑着跟大树底下的乡亲打招呼。
“呀,你都买了呀,早应该在村里说一下的。”
张玉良有些懊恼的拍大腿,还以为自己早一点杀猪,村里人都会知道呢。
陈业峰说道:“玉良叔,怎么没想到拿到镇上去卖,今天镇上赶集,又赶上过节,镇上的人也挺多的。”
张玉良尴尬的笑道:“哎呀,我们都是老农民,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会算数。”
“村里卖卖就好了,大家都是乡亲,也不怕人笑话。”
听到他的话,陈业峰也不好说什么。
有的人天生胆怯,不是做生意的料。
要是他自己没有重生,也对做生意很抵触,摆摊卖东西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阿霞也在呀,是玉良叔喊你过来给他算数吧?”
陈业峰看到猪肉摊旁边站着穿着格子衫的大姑娘,她头上扎着两条麻花辫,看起来纯朴、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