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织补渔网、制作地笼,她的手巧得很。
陈业峰想着把制作蟹笼的交给她来做。
“这个是什么?”看着纸上的“鬼画符”,陈母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情。
因为她实在看不懂二儿子在纸上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歪歪扭扭,眼睛都看花了,都没看明白他画的是什么。
陈业峰:“……”
“我画的还不够明显吗?这是地笼,这是诱饵盒,这是取物口,那个是集鱼袋跟铁框…还有入蟹口……”
陈业峰拿着“图纸”,很认真的跟他娘讲解。
陈母皱着眉毛说道:“你这是地笼吗?怎么看着不像呀。”
陈业峰解释道:“这是新式的地笼,专门用来捕捞螃蟹的,我管它叫蟹笼。”
“你的意思这个笼了市面上都没有,都是你想出来的?”陈母有些错愕。
通过儿子的一番讲解,她大概也听懂了一些。
不过听到说是儿子突发奇想的结果,陈母瞬间也没有了兴趣。
他这个地笼看起来跟传统的相差很大,这能行吗?
万一做出来的器具捕捞不到东西,浪费时间不说,买材料的钱都要亏掉。
80年代初期,他们这边的渔民还没有利用蟹笼捕捞作业。
后面是江浙那边的渔民从湾湾省以及棒子国那边引进了这种蟹笼捕捞技术,到了90年代初期,蟹笼捕捞技术才传播到他们这边。
蟹笼捕捞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后面也是越来越成熟,在沿海地区才得到了普及。
“娘,我就问你能不能做出来?”
“可以试试,不过估计有点难度,我都没有看到过实物,你这‘图纸’也画的实在是抽象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明白。”
“你要是能做出来,我可以给你一块钱一个,材料我自己出。”
“真的?你放心,你老娘八岁就开始织补渔网,心灵手巧,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刚才还说有难度,嫌弃陈业峰的“图纸”画得不够好。
现在听说做一个有一块钱,立马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事不宜迟,现在马上就准备开始做。
今晚将样品做出来,明天他娘就可以在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做蟹笼,也不耽误。
陈业峰把今天从石康镇买回来的材料拿了过来,陈母开始按照要求裁剪好材料,然后制作第一个蟹笼。
在橘黄色的煤油灯照耀下,陈母逐渐进入状态。
她手法娴熟,穿针引线、编织框架,动作有条不紊。
陈业峰在一旁看着,内心深处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陈母不会看他画的“图纸”,他还不时指导陈母如何去做。
虽然陈业峰脑子里都是蟹笼的具体构造,可他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了,根本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