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韩成提出第三点建议:朝廷需公平对待金银、铜钱与宝钞,避免对金属货币的偏爱而轻视纸币。唯有如此,百姓才会更加信赖宝钞。若是官府自身都不重视纸币,又如何能让民众接受并倾向于使用宝钞呢?
朱标握着毛笔的手微微一顿,心中泛起几许复杂的情绪。
正如韩成所言,事情便是如此。
朝廷虽明文规定宝钞为法定货币,但许多人仍更偏好铜钱。
即便身为太子的他,亦免不了受此影响。
在韩成未开口前,他还未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此刻听罢,朱标只觉脸上发烫。
是啊,连自己都对宝钞缺乏信心,又怎能苛求百姓完全认可它?
思索片刻后,他迅速将建议记录下来。
“其四,应解除金银流通限制,准许宝钞、金银、铜钱自由兑换。此举可增强民众对宝钞的信任,提升宝钞的普及度,有助于稳定其价值。”
“这般做法,莫非会引起巨大动荡,致使金银外流?”
朱标并未即刻记下韩成的话,而是直视对方,出声询问。
作为储君,他对众人对宝钞的态度再清楚不过。
宝钞得以推广,全赖官府强力推动,不少人心存疑虑,仅因无奈而使用。
若放开管制,不出多久,众人势必争相以宝钞换取金银铜钱,势必造成极大混乱。
远处听闻的朱元璋也不禁蹙眉,认为韩成的提议过于冒险。
他以纸币换得诸多利益时并未在意,可一想到官府可能因此损失大量金银,顿时难以接受。
总觉得吃了亏,心痛不已。
“你所言情况确会发生,但仅限初期。
只要官府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待大家发现宝钞依然可靠,便会对其重拾信心,兑换速度自然减缓。
届时,许多人会更倾向于使用宝钞。
毕竟它方便携带等诸多优点。”
韩成提及长距离大宗交易时,认为宝钞更为便利,朱标听后虽点头赞同,脸上却浮现出更沉重的表情。
“实话说,朝廷目前的金银储备并不足以支撑初次大规模兑换的需求,缺口相当巨大。”朱标语气中带着些许尴尬。
这个大明朝堂,确实穷得厉害。
韩成闻言说道:“此事的确棘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过也不是毫无办法。这个问题暂且搁置,我先说关于解决宝钞贬值的最后一招。”
他顿了顿,“回头再告诉你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