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父皇坚持要听听这个军机处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恐怕就要错失这等良机了!
这让朱标警觉起来。
告诫自己,必须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今后无论多么看不起对方,都要慎重对待,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习敌人之长,再用其长处反制敌人。
这种想法无疑非常明智。
无形间,朱标得到了不小收获。
然而,想到自己大概率寿命不足十年,朱标顿时感到一阵悲伤和失落。
还未等到父皇禅让,自己就将离世。
似乎即便学到再多,也毫无意义。
不过,这种情绪仅持续片刻,便被朱标从心底驱散。
无论如何,身为大明的储君,哪怕自己还有近十年的寿命,亦或是只剩短短十日,都必须有所作为。
努力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这是身为储君应尽的责任!
朱元璋静静地听完韩成关于军机处的描述,将其牢记于心,随后打算深入研究这一制度,并结合当前大明的实际情况加以推行。
通过此制度既能巩固皇权,又能减轻工作负担,让儿子的日子过得轻松些……
此事非同小可,绝非短时间能完成。
于是朱元璋在记下这些后,很快看向韩成问道:“韩成,你说说,洪武二十四年时,为何派儿子去陕西?”
从韩成的话语中,朱元璋大致了解了朱标的去世原因。不仅是因为韩成提到的心理压力过大、废除丞相后政务繁重,更因前往陕西那次行程有着重大影响。
一个为长期因素,一个为直接诱因。
当初韩成叙述时,对朱标赴陕之事只是简略提及。
具体细节,朱元璋并未完全明白。
“有两个原因,一是陛下您始终认为南京不适合作为都城。当年建造过中都凤阳,但因诸多缘故放弃了;之后想把开封设为都城,可开封早已破败不堪,已无古都风采,只能作罢;后来又萌生去长安建都的想法,于是让太子前去陕西考察,看是否适合立为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