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吴、蜀两国称帝,与我曹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天下动荡不安,尚未统一。我们常常为陛下担忧,害怕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公孙渊占据着坚固的城池,又有和睦的百姓支持,国家富足,兵力强盛,本可以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但他却一心向魏,坚守正道,尽忠职守,堪称天下的表率。如今,吴、蜀两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来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防范他们,却要攻打公孙渊,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欺凌弱小、畏惧强大,这绝非王者之道,我们虽然身份低微,但也为这种做法感到羞耻。”
“如果这世上没有天理,那我们辽东郡的吉凶祸福还未可知;但如果有天理,我们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我们这些人,世代生活在这偏远的辽东,出身卑微,在曹魏也没有强大的靠山,一直以来都效命于公孙氏。公孙氏对我们有生养之恩,我们愿意以死相报。昔日蒯通言辞直率,汉高祖赦免了他的死罪;郑詹言辞恭顺,晋文公也原谅了他。我们虽然愚笨,不懂得大道理,但我们一片赤诚,斗胆向陛下倾诉,就算触犯了陛下,罪该万死,也在所不惜。还望陛下能宽宏大量,体谅我们的苦衷,让我们这些偏远之地的臣子,能继续得到朝廷的庇佑。”
景初二年的春天,曹魏朝堂之上弥漫着肃杀的气息。魏明帝看着日益坐大且公然反叛的公孙渊,终于下定决心,派遣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出征辽东,务必平定这场叛乱。
司马懿,这位身经百战、智谋超群的将领,接到诏令后,立刻着手点兵出征。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公孙渊经营辽东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但他毫无畏惧,精心筹备着每一个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