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军出征,心中大喜,说道:“袁绍这次必败无疑。”等到袁绍战败逃窜时,曹操又感叹道:“要是袁绍当初采纳了田别驾的计策,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孙盛曾评价说:“田丰、沮授的谋略,就算是张良、陈平也比不上。所以君主贵在审慎地选拔人才,臣子则要衡量君主是否值得辅佐。君主任用忠良之才,便能成就霸业;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就会招致覆亡的灾祸。国家的存亡、个人的荣辱,往往都取决于此。田丰明知袁绍将会战败,而自己也会因此丧命,但他还是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进献忠言,这种为了事业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令人敬佩。作为诸侯的臣子,在道义上本就有选择君主的权利,更何况田丰与袁绍并非那种纯粹的君臣关系呢?《诗经》中说‘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意思是离开混乱的国家,投奔有道的君主,这是明智之举啊。”
袁绍表面上看起来宽容文雅,很有气度,喜怒哀乐从不表现在脸上,可内心却猜忌多疑,容不得他人比自己高明,田丰的死便是最好的例证。
冀州的许多城邑见袁绍战败,纷纷背叛。袁绍不得不强撑着,再次率军出击,镇压那些叛乱的城邑。自从官渡战败后,袁绍心中一直郁郁寡欢,不久便染上重病。建安七年,袁绍在忧愤中离世,曾经那个威震北方的袁绍,就这样结束了他波澜壮阔却又充满遗憾的一生。他的离世,也让袁氏家族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北方的局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袁绍一生纵横捭阖,在北方地区曾拥有强大的势力,然而他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却举棋不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袁绍偏爱小儿子袁尚,只因袁尚生得容貌俊美,袁绍便有意将他立为继承人,只是尚未公开此事。
据《典论》记载,袁谭年长且聪慧,而袁尚年少又长得好看。袁绍的妻子刘氏对袁尚格外宠爱,时常在袁绍面前夸赞袁尚的才华。袁绍自己也觉得袁尚相貌出众,心中早有让他继承家业的想法,只是还没等他正式宣布,便在官渡战败后的忧愤中离世。
袁绍死后,他的妻子刘氏显露出了极端的嫉妒本性。袁绍的尸体还停放在那里尚未下葬,她就将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妾室全部杀害。她心想,若是死者地下有知,自己可不想让这些妾室在黄泉路上与袁绍重逢,于是还命人剃光她们的头发,用墨涂黑她们的脸,彻底毁掉她们的容貌。袁尚不仅对父亲的妾室如此残忍,还将这些妾室的家人也全部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