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年龄对不上。”陈立敲了敲A组脚印的数据,“胡云44岁,腰伤导致右腿拖曳,正好符合A组特征。B组脚印……”他突然想起胡云的通话记录,黑卡联系的两个号码,极可能对应两名凶手。
林悦蹲在潮湿的墙根下,镊子夹起半截烟蒂。滤嘴上的唾液残留呈暗红色,与周围泥土的颜色形成反差。这是胡云打麻将时,第三次接电话的位置,墙面上有新鲜的摩擦痕迹,像是有人曾背靠墙壁站立。
“队长,烟蒂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小赵的声音从对讲机里炸开,“和半年前张某平车底的血指纹,还有小梅指甲缝的皮肤组织,完全一致!”
陈立盯着照片里的烟蒂,突然想起胡云审讯时的细节:他习惯用左手夹烟,烟头朝内,滤嘴上的唾液位置偏左——和现场烟蒂的咬痕完全吻合。这枚烟蒂,成了连接胡云与案发现场的关键证据。
在村口的面包车上,警方找到了张某军的两名“朋友”:广东口音的青年王某和李某,均有盗窃前科。王某的手机里存着一条短信:“初九早上去市里,别回头。”发送时间是案发当晚11点,来自一个陌生号码。
“胡哥给了我们五千块,说去张某平家拿点东西。”王某缩在座椅上,手指不停颤抖,“当我们翻墙进去后,发现人已经死了,吓得赶紧跑……”
林悦猛地抬头:“哪个胡哥?”
“胡老二,胡云啊!”李某抢着回答,“他说张某平欠他钱,让我们去偷账本,还给了我们40码的胶鞋,说穿小两码显成熟……”
白板上,“胡云”的名字下多了两条线:A组脚印(胡云本人,指挥者)、B组脚印(张某军,执行者)。但张某军的证词矛盾——他声称只负责盗窃,却未提及凶器,且案发时打斗声持续10分钟,远超盗窃所需时间。
“他在说谎。”陈立敲了敲监控截图,“胡云不可能只让小贼偷账本,张某军的出现,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让我们以为是外来人员作案。”他转向技术组,“查胡云近半年接触过的所有前科人员,尤其是40岁左右、体型偏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