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窒息的厨房
2008年12月17日,凌晨两点十七分,金华市刑警队的电话铃刺破冬夜的寂静。接警员刚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便炸开东北口音的嘶吼:"我儿子李浩然去金华找对象,五天没音信了!你们快去看看啊!"
电话那头的男人叫李强,辽宁鞍山钢铁厂的钳工,声音里混着铁锈味的焦虑。根据他提供的地址,刑警队副队长陈默带上法医周琳、痕检员小张,三人踩着积雪奔赴案发地——老城区槐花巷3号楼602室。
陈默握着方向盘,后视镜里晃过自己微凸的鬓角。这月他刚满40岁,警服下的毛衣磨得发毛,袖口还沾着女儿昨天蹭的番茄酱。副驾上的周琳抱着法医箱,黑色长发用皮筋随意束起,指节无意识地叩击箱体,发出闷闷的响。
"冬天一氧化碳中毒的案子不少,"陈默打破沉默,"但拖五天才被发现的..."
"尸僵早该缓解了。"周琳打断他,声音像手术刀般冷静,"如果真是中毒,现场不该有煤气味。"
车窗外,路灯在雪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槐花巷是八十年代的老小区,砖墙上的爬山虎只剩枯藤,602室的窗户透出惨白的光,电视荧光在窗帘上投出晃动的影子。陈默皱眉:"灯和电视开了五天?"
破门而入的瞬间,陈默被热浪扑了个踉跄。屋内暖气开得十足,混合着甜腥的腐味,像块发馊的奶油蛋糕。小张立刻捂住口鼻,手电筒光束扫过玄关——地上摆着两双拖鞋,男款是灰蓝色安踏,女款绣着粉色郁金香,鞋尖都朝向屋内。
"温度28℃,湿度65%。"周琳掏出温湿度计,"刻意调高温度,加速腐败?"
陈默没搭话,目光被厨房方向吸引。电磁炉上倒扣着一只烧熔的不锈钢水壶,壶底结着黑炭般的硬块,电线蜷曲如蛇,插头处焦黑一片。"水烧干至少十小时以上。"他蹲下身,指尖蹭过炉面,粉末状的氧化物簌簌掉落。
厨房角落,两具尸体呈诡异姿态:年轻女性仰躺在瓷砖上,穿白色珊瑚绒睡衣,领口敞着,露出青紫色脖颈;男性单膝跪地,上半身前倾,右手握拳抵在胸口,像在做最后的祷告。两人之间相距半米,周围散落着几片陶瓷碎片——似乎是从墙面脱落的瓷砖。
" Livia,过来看看。"周琳用英文名唤法医助理,镊子夹起女性死者的手腕。死者指甲缝里嵌着暗褐色物质,凑近能闻到淡淡铁锈味。"尸斑呈樱桃红色,符合CO中毒特征。"她翻开眼睑,结膜下有针尖状出血,"但口鼻有血性泡沫,可能伴随肺水肿。"
"死亡时间?"陈默问。
"角膜中度浑浊,尸僵完全缓解,"周琳捏了捏死者肘部,肌肉松弛如棉絮,"结合室温,至少死亡72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