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成功拉拢了十多位国民党高官后,并未被眼前的成果冲昏头脑,而是清楚地意识到,要达成对革命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目标,还需将触手伸得更远,触及重庆国民党政府中那些权重位高的关键人物。这就如同在布满荆棘的权力密林中开辟道路,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
陈默了解到,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有一位名为周立群的司长,此人在财政拨款、物资调配等方面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若能将其拉拢,不仅能为倒卖军需品的“生意”提供更坚实的财政支持,还可能获取到关于国民党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情报。
为了接近周立群,陈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他的背景、喜好和人际关系。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陈默得知周立群热衷于慈善事业,时常出席各类慈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结交各界权贵。
陈默立即着手制定计划,他通过人脉关系,设法参与到一场由周立群牵头组织的慈善晚宴中。晚宴当晚,陈默身着剪裁精致的西装,带着精心准备的巨额捐款步入会场。他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毕竟一个看似年轻的“商人”如此阔绰地参与慈善活动,难免让人好奇。
陈默在晚宴上表现得极为低调,却又不失风度。他巧妙地与周围人交谈,逐渐将话题引到周立群身上,表达了对周司长热心慈善的钦佩之情。当得知周立群正在为一个旨在救助抗战遗孤的项目筹集资金时,陈默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追加一笔丰厚的捐款,并主动提出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为这个项目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持。
这一举动成功吸引了周立群的注意。晚宴结束后,周立群主动与陈默攀谈起来。陈默抓住这个机会,展现出自己的真诚和能力,不仅提及了对慈善事业的见解,还隐晦地暗示自己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资源和深厚的背景。
此后,陈默与周立群的接触逐渐增多。他时常邀请周立群参加一些私人聚会,在聚会上,陈默精心安排了与其他商界、政界人士的交流,让周立群感受到陈默人脉的广泛和能量的巨大。同时,陈默也开始旁敲侧击地提及自己的“生意”,当然,他将倒卖军需品的事情包装成一种巧妙的“资源优化配置”,强调其对各方都有利的一面。
周立群起初对陈默的提议持谨慎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看到陈默与众多高官的密切往来以及“生意”所带来的丰厚潜在利益后,内心的天平逐渐倾斜。经过多次试探和权衡,周立群终于在一次私下的深谈中,默认了参与陈默的“生意”。
周立群的加入,为陈默带来了诸多便利。在财政方面,倒卖军需品的资金流转更加顺畅,而且能够获得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降低了被查处的风险。同时,陈默也从周立群那里获取到了一些关于国民党财政政策调整以及军事预算分配的情报,这些情报通过张婉茹,及时传递到了党组织手中。
然而,陈默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在试图拉拢国防部作战处的副处长赵崇武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赵崇武是个顽固的“党国忠诚派”,对任何涉及违法乱纪的行为都深恶痛绝,而且为人极为谨慎,几乎不与外界过多接触。
陈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赵崇武虽然一心为公,但对国民党内部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深感忧虑,只是苦于无力改变。陈默意识到,打动赵崇武不能依靠金钱和利益,而要从他的理想和对国民党未来的担忧入手。
陈默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获得了一次与赵崇武单独会面的机会。会面地点选在了一个幽静的茶馆,四周环境清幽,无人打扰。陈默见到赵崇武后,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