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从与南造千鹤的会面中暂时脱身,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深知,日军对他的怀疑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斩断他所有的努力与希望。回到寓所后,他与千代详细讲述了会面的经过,千代也为他暂时缓解危机而感到庆幸,但两人都明白,危险并未真正解除。
陈默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在日军面前展现自己的“忠诚”与“价值”。他利用《申报》科长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策划一系列更为露骨的亲日宣传活动中。他如同一位严苛的导演,精心编排着每一个宣传环节。组织报社记者撰写文章时,他不仅详细阐述文章的主题方向,诸如大肆宣扬日军在上海所谓的“建设成果”以及“对和平的贡献”,还逐字逐句地审阅每一篇稿件,确保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日军的歌颂与赞美,容不得半点瑕疵。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申报》接连刊发出《皇军引领上海走向繁荣》《皇军——和平的守护者》等文章,试图凭借这些舆论攻势,进一步麻痹日军,巩固自己在日军心中“可靠之人”的形象。
然而,在忙于这些表面工作的同时,陈默内心始终牵挂着重庆军统那边的调查进展。他通过极为隐秘的秘密渠道与茉莉保持着联系,每一次等待消息,都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中摸索,满心皆是煎熬与期待。他深知,“毒蝎”一日不除,自己和整个抗日力量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重庆,戴笠对那个异常通讯号码的调查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经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努力,他们成功破解了部分加密通讯内容。从这些支离破碎的只言片语中,军统特工们敏锐地推测出“毒蝎”极有可能隐藏在军统的机要部门,而且与高层人物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一发现,宛如一道惊雷,让戴笠瞬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机要部门掌控着大量核心情报,“毒蝎”的存在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军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戴笠亲自坐镇指挥,下令对机要部门的每一个人展开全方位、地毯式的细致排查。他要求调查人员从日常行为、经济状况到社会关系,进行无死角的审查。在这个严谨而艰难的过程中,一位名叫李源的机要秘书逐渐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线。李源平日里工作表现一直十分出色,深受上级的信任与赏识。然而,细心的调查人员发现他近期的经济状况出现了异常好转,有大笔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入。而且,经过深入调查,他与那个异常通讯号码存在间接的关联。调查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对李源展开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控,试图从他的一举一动中找到更多确凿的证据,揭开“毒蝎”隐藏极深的真面目。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日军内部,甄别行动正如火如荼、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渡边大佐和松本少佐秉持着宁可错查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对每一个可疑人员都进行了严苛的审讯和全面的调查。尽管陈默通过与南造千鹤的接触,暂时减轻了一些怀疑,但渡边大佐老奸巨猾,依旧对他心存疑虑,决定亲自对陈默进行一次试探,以彻底摸清他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