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机主体磕磕绊绊地搞定了,天线又成了难题。
专业的广播天线想都别想。
陈博文大手一挥,带着人上了根据地最高的山头。
砍木头做支撑杆,把能找到的所有铁丝、铜线全搜刮来,不够的就用粗麻绳浸泡盐水甚至混入铁锈粉末,增加导电性。
一根歪歪扭扭、造型奇特的“土法天线”就这么被竖立起来,迎风招展,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风格。
硬件勉强凑齐,软件内容则由李墨涵全权负责。
这位“理论大师”此刻文思泉涌,激动得脸颊泛红。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奋笔疾书,很快就拿出了一沓厚厚的广播稿。
《告黑风寨全体军民书》、《揭露东岛倭寇滔天罪行檄文》、《论大帅土豆经济学之深远意义》、《我们必胜!黑风寨必胜!》……
标题一个比一个响亮,内容慷慨激昂,充满了李墨涵式的“狂野解读”和对林好的无限拔高。
他还亲自从识字班里挑选了几个嗓门大、口齿还算清楚的半大孩子,进行“播音员”培训。
“注意!要有气势!要带着感情!要让每一个字都砸进听众的心坎里!”李墨涵唾沫横飞地指导着,“记住,你们传播的是大帅的声音,是黑风寨的号角!”
为了增加特色,他还特意强调:“就用咱们这疙瘩的土话!让小鬼子和二鬼子听不懂最好!让老少爷们听着亲切!”
终于,在一个傍晚,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简陋的广播室里,陈博文紧张地调试着设备,技工们围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连接天线的馈线搭在窗外,连接着山顶那根奇特的“避雷针”。
林好、王大彪、李墨涵等核心成员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神情肃穆。
“开始吧。”林好沉声道。
陈博文深吸一口气,合上了电源开关。
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响起,几个电子管发出昏暗的红光。
设备发出“嗡嗡”的低鸣。
负责播音的小伙子紧张地清了清嗓子,对着一个用铁皮罐头和缴获的听筒改装的“麦克风”,念出了李墨涵早已准备好的开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