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结构:单发后膛装填原理、栓动基本概念(极简版)、信号枪发射结构、早期土铳改进思路……】
【牺牲精度、射速、射程;最大化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加工难度低;优先保证能击发、不易炸膛(尽量)……】
林好的粉笔在墙上画出几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构成了一个极其简陋的玩意儿。
那东西,与其说是步枪,不如说是一根加粗的铁管子,后面接了一个简陋得令人发指的击发装置,还有一个粗糙的木头疙瘩当枪托。
“看,”林好指着墙上的“灵魂画作”,“咱们不追求连发,不追求精度!就要这个——简单!皮实!能响!”
“枪管,可以用缴获的废枪管截短修复,或者……咱们不是炼了点钢吗?找最厚的钢管,简单处理一下就行!膛线?暂时先不要了!滑膛!打出去就行!”
“枪机,就这个,后膛装填,手动拧一下锁住,打完了再手动退壳!越简单越好!”
“瞄准?大概有个缺口,前面有个准星就够了!十米之外,随缘枪法!”
陈博文看着墙上那玩意儿,眼角抽搐,嘴巴张了张,想说什么,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这……这还能叫枪吗?这不就是个大号的撅把子土铳吗?滑膛?手动拧一下锁住?这能安全吗?
王大彪也挠着头,一脸懵逼:“大帅……这……这能打小鬼子?”
“为什么不能?”林好反问,语气斩钉截铁,“咱们现在缺的是什么?是人手一把能响的家伙!哪怕它打不准,哪怕它射程近,但至少能让咱们的弟兄们在阵地上,朝着冲上来的小鬼子放一枪!总比拿着大刀长矛强吧?”
他走到陈博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开始忽悠):“老陈,我知道这不符合你学的那些‘科学’。但这叫什么?这叫‘适应性创新’!这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咱们黑风……不,黑北行省自卫军的‘群众智慧结晶’!条件有限,咱们就得想土办法!”
“想想看,咱们用土法都能搞出青霉素,都能搞出‘黑风牌’手榴弹,这玩意儿,还能比那个更难?”林好眼神带着一种“神启”般的光芒(其实是装的),“这是上天给我们的启示!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陈博文被林好这套组合拳打得有点晕。
什么适应性创新,什么群众智慧结晶,什么上天启示……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偏偏这位大帅总能搞出些匪夷所思却又效果拔群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