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价值熵增’。”王小五的意识通过维度船的残留碎片,将铜剑的共生纹投射到中转站,纹路上的“独立意义”光芒压制住天平的混乱能量,“意义尘埃扭曲了他们对‘价值’的认知,让原本有序的贸易规则变成了随机的赌博。”
他引导商人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信念:有人认为贸易的价值在于“连接不同世界”,有人认为在于“交换所需”,有人认为在于“诚信为本”。当这些独立的价值理念注入天平后,天平的指针虽然依旧晃动,却不再完全失控,逐渐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为了系统应对意义尘埃的污染,四方在东荒成立了“意义秩序院”。院中的修士不仅要精通各维度的意义规则,还要学会分辨意义尘埃的来源,掌握驯化与净化的方法。秩序院的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意义谱系图”,图中详细标注了不同维度的核心意义、易受污染的薄弱点,以及对应的净化符文。
秩序院的第一批学员中,有个来自“数字维度”的生灵——它没有实体,以数据流的形态存在,能瞬间计算出意义尘埃的扩散轨迹。它带来的“意义算法”,让净化效率提升了三倍,但也引发了新的争议:算法认为所有意义都应量化成数字,用公式来判断秩序与否,这与东荒“尊重模糊性”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意义不是数字,就像平衡不是精确的对称。”圣女的意识与数字生灵的数据流交流,在它的算法中注入“模糊变量”——比如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无法用数字衡量,却能成为最强大的意义能量,“过度的精确,本身就是一种熵增。”
数字生灵的数据流在模糊变量的影响下,第一次出现了“犹豫”的波动。它花费了七天七夜,重新优化算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意义的秩序,是精确与模糊的共生,就像星轨的运行有规律,却也会因流星的偶尔闯入而更显生动。”
这个小插曲让意义秩序院意识到,对抗熵增的过程,也是不同意义理念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他们开始在院中设立“辩论堂”,鼓励学员们就“什么是真正的秩序”展开讨论,每次辩论结束,都会诞生新的净化方法或防御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