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36章 《方言复魅与诗意重生》

第136章 《方言复魅与诗意重生》(1 / 2)

《方言的复魅与诗意的重生》

——论树科《旧时情》中的粤语诗学建构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日益陷入精致化、同质化困境的今天,树科的《旧时情》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歌新可能性的窗口。这首看似简单的重逢诗,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诗学密码——它通过方言的"复魅"过程,让诗歌重返语言的肉身性与地方性,在普通话主导的诗歌话语体系中撕开一道裂缝,释放出被压抑的情感真实与存在体验。本文将从语言选择、情感结构、时间处理三个维度,剖析这首短诗如何完成其诗学建构。

一、方言入诗:抵抗语言异化的诗学策略

"分手个阵,眼有泪光/又嘟笑紧,作状握别……"开篇两句即以鲜明的粤语语法和词汇打破常规诗歌语言的期待视野。现代汉语诗歌自白话文运动以来,虽标榜"我手写我口",实则逐渐形成了一套高度程式化的"诗歌普通话",与日常口语形成断裂。树科刻意选择粤语写作,绝非简单的语言猎奇,而是一种自觉的诗学选择。法国思想家德勒兹曾提出"少数文学"概念,指那些在主流语言内部创造异质性的写作实践。粤语作为汉语的"方言",在此成为抵抗语言同质化的有力武器。

诗中"个阵"(那时)、"嘟笑紧"(还在笑)、"作状"(假装)等表达,不仅传递了字面信息,更携带了粤语特有的节奏感和形象性。这些词汇如同本雅明所说的"灵光",在普通话的语境中闪烁异质的光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插入的课堂场景:"(课堂,导师,佢哋话:/你哋喺灵魂嘅打工仔……)"。粤语"佢哋"(他们)、"喺"(是)、"嘅"(的)的密集使用,与引号内关于"灵魂打工仔"的形而上学表述形成奇妙张力。这种语言层次的对撞,解构了"灵魂"这一抽象概念的崇高性,将其拉回至方言所扎根的生活世界。俄国形式主义强调的"陌生化"效果,在此通过语言本身的异质性自然达成。

从文学史脉络看,粤语入诗可追溯至清代广东木鱼书的传统,但树科的创新在于将方言与现代诗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他不像某些方言写作那样停留于民俗展示,而是让粤语成为感知和思维的载体。当诗人写道"曾几何时,魂牵梦萦/噈咁喺群度,一微十几廿年……","噈咁"(就这样)、"一微"(一下子)等粤语副词的使用,微妙地改变了时间感知的质地,比普通话表达更贴切地传达了岁月流逝的猝不及防。这种语言选择背后,是对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命题的实践——唯有在母语的屋檐下,存在的真相才能获得恰如其分的显现。

最新小说: 重生80,开局捡到一只东北虎 看到弹幕后,我养成了病娇大小姐 灵兽传说之蝶舞笙歌 终极一班之时空猎人 性转后,我成了贵族大小姐 玩家请闭眼 1980红顶商人 这样的修仙真快活 全民转职我的职业是应届毕业生 重生到都市,为安吉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