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烟火中的江湖镜像》
——《江湖凼水深》的诗性解码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图景中,《江湖凼水深》以其独特的粤语方言质地与市井叙事视角,构建起一座别具一格的语言与情感的立体空间。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2 月 11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短诗,看似以碎片化的生活片段随意拼凑,实则暗合中国传统诗学中 “以小见大”“即景会心” 的美学原则,在方言土语的外壳下包裹着对生存困境与人性本质的深沉思考。
一、方言的诗性突围:粤语语言的陌生化美学
诗歌开篇 “记得隔篱只老嘢讲:/ 佢话,唔使问阿贵 / 江湖凼水深,江湖潭水深……”,瞬间将读者带入粤北地区特有的市井语境。“隔篱”“老嘢”“唔使问阿贵” 等极具地域色彩的粤语词汇,不仅赋予诗歌鲜活的生活气息,更形成了一种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粤语方言的运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创作的常规语言范式,使日常经验在陌生化的语言媒介中重新焕发生机。
这种方言书写并非单纯的地域文化展示,而是承载着深刻的诗学功能。在中国诗歌史上,方言入诗古已有之。《诗经》中的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采用民间口语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汉代乐府诗更是大量运用方言俚语,如《孔雀东南飞》中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以直白的语言传递强烈的情感。《江湖凼水深》的粤语书写,延续了这种民间语言的诗性传统,同时又与当代社会语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语言张力。
方言的运用还构建起诗歌的声音维度。粤语九声六调的丰富语音系统,使得诗歌在诵读时产生独特的韵律感。“江湖凼水深,江湖潭水深” 中,“深” 字的重复与押韵,如同民间歌谣的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记忆点。这种声音效果与诗歌的内容相互呼应,仿佛老人口中反复念叨的生存箴言,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显得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