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语法与历史褶皱中的"老人家"》
——论树科粤语诗《老人家》的隐喻诗学
文/诗学观察者
一、解构"德道":方言诗学的语法革命
树科在《老人家》开篇即以粤语特有的否定句式掀开诗学帷幕:"唔系话啲阿叔阿婆,佢哋/或者,有啲德道嘅话/又唔限于实定嘅尊敬!"这个由"唔系话...或者...又唔限于"构建的三重否定结构,在标准汉语语法中堪称叛逆。诗人刻意保留粤语特有的语序与虚词系统,将"德道"这个儒家核心概念置于方言的离心力场。当"德道"遭遇"实定嘅尊敬"的消解,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语境的裂隙中显影出荒诞性。
这种语言策略暗合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在"阿叔阿婆"与"老人家"的称谓滑动中,在"德道"与"实定"的价值错位里,权力话语的能指链条发生断裂。粤语作为被压抑的地方性语言,在此成为解构中心话语的利器。诗人通过"唔使问阿贵"的市井俚语,将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拉回市井语境,完成对威权符号的祛魅。
二、太阳系谱学:光喻的意识形态考古
"生前蹴喺太阳,而家仲咁光光猛猛"这句核心隐喻,构成了整首诗的诗眼。诗人将"太阳-光"的意象谱系置于历史纵深中考察:从《尚书》"如日之升"的原始崇拜,到文革时期"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政治神话,再到市场经济时代"光猛"(粤语"明亮")的物质化转喻,光的隐喻完成了从神性到政治再到消费的三重嬗变。
"照到你嘅屋企,照到大家屋企/哼哼,照埋成个世界"中,粤语叠词"光光猛猛"与拟声词"哼哼"形成奇妙张力。当神圣的光照演变为侵入私人领域的强制性照明,当意识形态的"光芒万丈"异化为无孔不入的监控式照明,光的暴力性在方言的语音褶皱中暴露无遗。诗人通过"递日照样"的时间修辞,暗示这种光照机制的永恒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