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唐僧周身佛光骤盛,袈裟上金莲化作利刃,欲将魂光逼出。却见那魂光化作女王跪坐莲台之态,合十道:“若不能在人间相伴,便在佛前相守,如此亦算‘缘分’二字。”唐僧见她眼中映着自己佛光,忽觉那目光不是贪爱,而是千年孤寂的回响,心中大恸,袈裟竟止不住颤抖。
“陛下可曾见这佛光?”唐僧涩声道,“它能照破三千世界,却照不暖一个人的执念。贫僧当年爱陛下的温婉贤德,如今爱天下苍生的困苦颠连。若陛下爱贫僧,便当爱这颗愿度众生的佛心,而非这具臭皮囊。”
残魂怔然良久,忽而抚掌而笑,鬓边金钗坠地,化作尘埃——那是她最后一点执念。“原来御弟哥哥早已不是为我心跳的凡僧,是臣妾误把须弥当芥子,执迷了千年。”她魂光渐散如朝露,却在消散前凝聚成一枚晶莹光点,落入唐僧掌心:“这是当年未送出去的合婚庚帖,今交于哥哥,便如断了尘缘。”
唐僧捏着那点微光,忽有微风卷来一片枯叶,上有题诗半阙:“来世若遂平生愿,宁负如来不负卿。”字迹已被雨雪侵蚀,却仍有胭脂色隐现——是她当年以指尖血混着口脂所书。他泪落袈裟,方知今日之劫,不是情执,而是佛心必经的慈悲淬炼。
当残魂化作流萤西去时,女儿国旧址忽现万千莲花,每朵花蕊中都映着女王含笑的眼。自此之后,但凡有有情人过此,便能于月光下见金銮殿幻影,闻得隐隐泣笑;若有痴男怨女来此倾诉,便有梵音自天而降,教人心头清明。而唐僧在灵山讲法时,常以袈裟示人,只见那上面不知何时多了朵并蒂莲纹,绣线里藏着点点荧光,恰似永不熄灭的人间灯火。
正是:
一阙情诗千年泪,半袭袈裟万劫缘。
若问相思何处了?灵山月照女儿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