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七国大战又要开打,可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叫别山吕国的小封国,仅仅三座城池两百余里土地的小国寡民,却变成了世外桃源。
分地建房家家忙,国君更忙,可再忙,全民教育不能忘,在两百余里的大道旁,每隔几里便有一茅棚学堂,教师不够怎么办,识字的都上,而且一天换三四个学堂的上,每个学堂上一个时辰,上完课骑马去下一个学堂继续上课。
春耕再忙,却没有教育忙,别山封国所有十二岁以下学童必须强制读书,十二岁以上不能违背个人读书意愿,也就是说,十二岁以上的少年如果想读书,父母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拦他(她)去学堂上课。
教材已经印刷出来,纸笔也是国家免费发放,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发个告示有人看得懂。
吕涛最开心的事便是从大路经过,远远的听见学堂孩童齐声背:山石田土日月水火,门前大桥下流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
每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吕涛都会抽时间下马车去茅棚学堂转转,或纠正教师不标准发音,或亲自上台教几个字说几句话。
吕涛讲课水平很高,老讲师了,所以拿起粉笔开始写字,写完一大黑板后拿起教棍指着一排字道:
“同学们,大家请看这些图像什么?”
“像火苗,”
“像石头,”
“像田地,”
“……”
“对了,这就是仓颉造字,他是怎么造的呢,就是画画,画一个火苗代表火,画个石头代表石,后来便慢慢演化变成这样,这个叫甲骨文,是商朝的字,这个字还是像画画,”
“商朝亡了后便是周朝,周朝文字又变成周篆,然后便是七国文字,七国文字是不是都有周篆影子。”
“你们现在念的字叫隶书,看看这点画和周篆是不是很像,我们隶书就是简化后的篆书,所以同学们,学字很容易,字就是从画中来的,大家学多了便记住了,学会了读书识字以后就能写信读告示,可以做工匠做将军甚至于做官做吏,学不会文字一辈子只能耕田养牛。”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