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
“说。”
“中央发来正式公文。”
“内容?”
“拟设‘骨语课程特编小组’,提议将林光作为核心讲师,纳入国家思维教育革新试验队。”
“这不就是……变相收编?”
“是。”
“他们想把‘火’封进玻璃瓶里。”
“小光。”
“你看到了吧?”
“看到了。”
“你怎么想?”
“问你个问题。”
“说。”
“你见过野火被编进城市手册的吗?”
“没见过。”
“那你见过小孩自己点起命运的吗?”
“今天见了。”
“那你觉得,我该进去吗?”
“如果进去能保你安全……”
“那不是保我。”
“是让他们安心。”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他们害怕了。”
“害怕你讲的‘我是谁’,比他们所有教育大纲都更真实。”
“林光。”
“我在。”
“这是中央教育联席司直通终端。”
“请说。”
“我们看重你所唤醒的‘骨语效应’,这将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燃点。”
“你想让我配合你们?”
“我们希望你成为‘骨语主导师’,推动全国试点。”
“用你们写好的框架?”
“对。”
“那我拒绝。”
“你拒绝?”
“是。”
“你知道你在拒绝什么吗?”
“我拒绝被包装成你们的正确。”
“我不是你们的政策产品。”
“我是——一群被沉默孩子的声音集合体。”
“他们不是你们的试验田。”
“他们是火。”
“林光。”
“你不要一意孤行。”
“我们给你最顶级资源、最宽容平台,你可以有自己的话语权。”
“可我知道,你们给的自由,是能收回的。”
“而我教的东西,是不能被‘撤回’的。”
“江晚吟。”
“你觉得他太硬了吗?”
“不,他只是太清楚什么是他自己。”
“这才是骨语课堂真正的意义——不是被接纳。”
“是——不再被塑造。”
“砚舟。”
“数据来了。”
“什么数据?”
“骨语风暴持续蔓延,截至今天,全国已有34所‘封闭学校’的孩子自发写作反馈。”
“他们写了什么?”
“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我不是你定义的那个我。’”
“小光。”
“你还记得你说的那句吗?”
“哪句?”
“‘如果我是火,就别等别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