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吴三桂派出他的绿营炮灰部队连续进攻了两天。在打渔山下丢下了3000多具尸体后,炮灰们终于耗尽了驻守打渔山的招讨军一团的手榴弹。
看出驻守打渔山的招讨军的手榴弹几乎消耗殆尽以后,吴三桂决定在第三天,也就是今天冲一把,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打渔山阵地。为此今天吴三桂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主力部队汉军旗。
战法虽然一样,但是换上了主力部队,效果就明显不同了。1000名汉军旗士兵,行动十分迅速,他们推着楯车快速冲向打渔山。
在打渔山山脚丢下楯车后,便迅速沿着山上的雨裂沟,辗转腾挪,借助石头和土坡的掩护迅速向招讨军阵地靠近。
虽然一团手里的米涅步枪,较汉军旗的士兵有巨大优势。但在这种环境下,较多的障碍物还是使得命中率急剧降低。
汉军旗的上百名士兵在冲到距离一连阵地不足30米的距离的时候,纷纷举起手中的火绳枪。对着招讨军的阵地就是一排枪弹打来。
由于一连处在最前沿,且经过连续两天的战斗,已相当疲乏。以至于在敌人进行射击时,没能及时做出反应躲避。由此导致不少战士被击中。
射击完的汉军旗士兵,没有停下装弹与一连的战士对射。他们纷纷抛弃掉手中的火绳枪,拔出腰刀就向一连阵地冲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一连长徐荣明白敌人这是要近身拼命了,而且剩下的这段距离,又不够给己方提供开火打击的时间。于是他发出一阵凄厉的喊声道:“上刺刀!”
听到徐荣的命令,一连全体犹如机器人一般,用标准的动作掏出了明晃晃的刺刀,迅速插到了枪口上。“杀!”一声喊出,一连全体士兵做好了与敌人近身肉搏的准备。
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汉军旗士兵,瞬间便跳进了坑道里,用手里的刀与招讨军展开了生死较量。
由于双方都穿着重甲,刀枪很难破开身上重甲。因此这近身战从一开始就朝着白热化的方向发展。交战双方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攻向了敌人的面门。
因为从正面看,没有护甲保护的面门,是最容易一招制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