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看到书籍,迫不及待的翻看,见内容全面且详细,兴奋得哇哇叫。
吓得沈杏赶紧把人抱住,“姐,你悠着点,别动了胎气。”
沈月刚号出喜脉,正是脆弱时刻。
“姐夫,你劝劝我姐。”
结果,许仪章看到那些会试真题,比沈月还兴奋。
沈杏:“……”
你礼貌吗?
许仪章太激动,压根就没看见沈杏的白眼。
“淮第太好了,给我们搜罗了很多会试真题,有了这些,我都敢进京试水了。”
说罢,转身出去找沈七到和沈继业。
“爷爷,爹,淮第说这些真题让我们每人抄一份之外,还能卖给书肆,争取把运费给挣回来,你们觉得呢?”
沈继业脑子转得快,“这么多真题,单凭县里的墨香阁,怕是吃不下,得多跑几个县和郡城才行。”
“此事简单,我们夫妇和二妹就能办。”
许仪章的想法很简单。
他、沈月、林志远三人,负责周边县城和郡城的书肆。
沈家和沈杏负责兴州那边的书肆。
而且动作一定要快!
因为八月有乡试恩科。
沈继业看了看沈七刀和沈杏,见他们没反对,就坐下来一起商量。
敲定计划后,便开始行动。
沈淮寄来的真题,有四个等级。
殿试的、会试的、乡试的、院试的。
他们先找人抄乡试的,然后分头行动。
至于陶行简、顾舟、赵勋、顾梁烨等人,许仪章只派人通知他们到沈家抄录,他们来得最积极,因为他们准备参加此次乡试恩科。
接着是魏渠、王宇川、陈观等人。
最后是江铭、李景舟、小魏夫子。
除此之外,沈淮还给县学写了一封信。
一封鼓励县学诸生,努力向上的信。
信中内容,沈淮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详细描述自己年早求学的艰辛,分享学习经验、考场心得,言语间感情真挚,看得教谕和一众教授、直讲感动不已。
当这封信被文书贴到公告栏时,县学诸生沸腾了。
沈淮作为青萍的标杆人物。
他的成长之路,被一众学子视为榜样。
信中内容,诸生看到的全是鼓励,丝毫没有说教的味道。
接着,沈家又送来今年的会试、殿试真题,还有京城历届乡试真题,两册诗集。
这事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整个青萍,无不称赞沈淮仁义大爱。
上至知县,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沈淮和沈家赞不绝口。
教谕更是以县学的名义,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沈家。
其他学子知道后,纷纷效仿。
有人送到江湾畔,有人送到万秀村,各种方式都有。
沈七刀和沈继业看着满满一大框的书信,既高兴又犯愁。
高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