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保持了一个多月的良好纪律。
没有迟到,更没有早退,课业合格。
学正见他在纪律上和课业上有所转变,特意在课堂上点名表扬。
第一次收到表扬的萧策,嘴角翘得老高。
怎么压都压不住。
于是,大手一挥,花几百两请整个东一斋人员去一品楼吃大餐。
过后,还特意送沈淮一间在东坊市的铺子表示感谢。
沈淮本想拒绝,但萧策送的铺子实在太好了,他没办法拒绝,只能含泪收下!
时光匆匆!
转眼便到了月底。
这次的月考,沈淮依旧保持外舍第一。
根据相关规定,半年内累计进入评优榜前十名三次,可获得晋升内舍的资格。
六月初,沈淮成功升进内舍。
跟他一起升去内舍的还有章秋池和何曹亮两人。
三人被分到西三斋。
巧的是,谢云琅也在西三斋。
为了庆祝此次升班,沈淮、章秋池、何曹亮三人做东,请东一斋和西三斋的人到一品楼吃酒。
东一斋的人很给面子,几乎都来了,而西三斋,只有谢云琅、斋长、纠察生等几个人来。
沈淮丝毫不意外。
毕竟,大家不熟。
人家来,那是给面子,不来也很正常。
内舍的上课时间和外舍一样,但课程却重了很多。
一天总共四节课,上午两节、下午两节。
加上课业,时间直接拉满。
未免学生疲劳厌学,每旬有两节自由活动时间,一个月下来,总共有六次自由活动。
除去三天休沐时间,平均四天有一次自由活动。
到了内舍,学习的内容比外舍要深两分。
大家也更自觉,基本没人迟到、早退的情况。
学习氛围比外舍更浓厚。
外舍戌时正刻便能回家,内舍一般留到戌时末(九点)。
像谢云琅,课业繁重之时,便在舍房睡下,第二天还能多睡一会儿。
沈淮进入内舍两三天后,逐渐适应了内舍的学习强度和进度。
他跟谢云琅的关系,又亲近了两分。
有时候还会一起乘坐马车上下学,或者哪里有美食,也会推荐分享。
与此同时。
沈淮在西坊市的食肆(沈记汤粉铺)也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