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沈月明白的点点头,“我还以为考中秀才就能上县志呢,没想到要求这么高。”
“县志可以传承千百年,自然有一定的要求。”沈淮指着县志上的内容,“大姐你看,我们家的黄芽菜和腐乳也在县志里呢。”
沈月十分兴奋,“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什么鸡犬,那是我们家的金疙瘩。”黄氏笑着拍了一下沈月的肩,“要不是宴席那天,三郎主动跟知县说起这事,恐怕黄芽菜和腐乳就被遗忘了。”
说起这个,沈淮想起了诗文的事情。
“娘,宴席那天,有人跟你们要我的笔墨吗?”
不等黄氏开口,林氏就先出声,“有个姓刘的主事过来跟我聊天,说他很喜欢你的诗文,能不能拿给他看一看。
我当时高兴,就叫静丫头去你房间拿给他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原来如此。
疑惑解开,沈淮高兴道,“奶奶,我连中小三元的事不仅被载入县志,我的诗文还被县学收录进藏书阁。”
无心插柳,成就好事。
“太好了。”林氏满脸兴奋,“能进藏书阁,说明你的诗写得好,那个主事没骗我。”
黄氏激动附和,“对对对,主事有眼光。”
沈淮却觉得,知县和刘主事早有成算。
“三郎,你要扬名整个青萍啦。”沈杏双眸发亮,“要是魏舅舅知晓此事,定会大力宣扬的,说不定你的名字很快就能传到番邦那边。”
光是想着,沈杏就浑身血液沸腾。
名气越大,那么家里的腐乳就卖的越多,她们的零花钱也越多。
“树大招风,顺其自然就好。”沈淮笑笑,随即转移了话题,“对了娘,你们有去江湾村收果吗?”
“我跟你奶奶去看了,江湾村的柚子个头大水又多,全部收的话,家里没那么多地方,所以先交了定金,等坛子到了,再过去收果。
还有柿子,杏花村那边也种了不少。
那边也交了定金,等月底柿子熟些了再过去。”
林氏看了过来,“最近有不少人问我们家的梨花白,这酒我们家存量不多,便给他们介绍了其他的,他们试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便一整坛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