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意十分委婉诚恳,前后处处呼应,由近及远,由远而近,渐次深入,把长安君个人利益和赵国的利益结合起来,
虽然始终没有明提应质于齐的问题,但实质上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最后太后终于醒悟过来,让长安君出质。
也应指出:关于各国诸侯绝嗣的原因,这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代替奴隶制,大批奴隶主贵族破产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另外也有由于地主阶级内部兼并战争而败亡的。简单归于“位尊而无功……”,是唯心主义的。
译文(参考):
标题:触詟说服赵太后(送子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刚开始执政(因其子赵孝成王还小,由母亲赵太后代为执政),秦国进攻(情势紧急)。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回应:“必须用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作人质,才出兵救援)。
太后不肯,大臣竭力劝谏;太后明明白白地说给左右听:“有谁再让长安君去作人质,老妇(我)必然唾他的脸。”
左师(官名)触詟愿意(主动)面见太后,太后满脸怒气地答应接见他。触詟一步步慢慢向前走。到太后近前告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走,好久没有敬见您了,自己原谅自己,恐怕太后贵体不舒服,故很想见到太后。”
太后说:“老妇(因足不能走路)靠乘舆(车)代步。”
触詟问:“您每天饮食有没有减少?”
太后回:“多以粥代食。”
触詟说:“老臣近来不想吃饭,自己勉强慢慢地走一走,每天三、四里,便能稍微多吃一些自己所喜爱的食物了,使身体舒服了一些。”
太后说:“老妇却不能这样做(步行增食)。”太后的怒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左师公说:“老臣的贱子舒祺,最差,不成材,而我已衰老了,故很爱惜(怜)他,希望他当一名卫士,以保卫王宫。我冒死向您提出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