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大家对这个好消息感到兴奋的时候,刘律师却不紧不慢地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金丝眼镜,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与林主任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律师将一叠装订整齐的法律意见书摆在桌上,那叠意见书的封皮上,“反垄断合规审查”几个字格外醒目,仿佛在提醒着大家,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行业内的问题,还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考量。
我们仔细比对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和《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经过深入研究后,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在‘关键技术指标’中偷偷塞入了三项只有他们自己能够达标的专利技术。这种行为显然已经违反了‘不合理限制竞争’的规定,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就在昨天,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反垄断领域的权威专家王教授。经过一番沟通,王教授对我们的情况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爽快地答应明天亲自前来为我们做补充论证。有了王教授这样的专业人士支持,我们对下周能够顺利形成完整的材料并递交给相关部门充满了信心。
然而,技术方面的进展却让人喜忧参半。研发部的李博士揉了揉因长时间熬夜而发红的眼睛,然后将一台银色的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复杂的波形图正在不断跳动,展示着各种技术参数和数据。
李博士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说道:“小周团队真是不容易啊,他们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终于把量子信号的调制解调算法从 1.8 版成功迭代到了 2.3 版。”接着,他用鼠标在屏幕上圈出了一条稳定性曲线,继续解释道:“你们看,这条曲线代表着信号的稳定性。通过这次迭代,波动幅度从原来的 12%大幅降低到了 3.7%,这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对方提出的‘毫秒级延迟’要求了。”
李博士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该说些什么。然后,他的指尖在键盘上迅速敲出了另一组数据,展示在屏幕上。
然而,“零下 40 度极端环境适应性”这一项目仍然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材料损耗率过高。尽管昨晚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了新型超导涂层的配方,但要真正达到标准要求,还需要一些时间。根据目前的进展,预计在两周内能够制备出符合标准的样品。
张华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他的目光迅速地从每份汇报材料上扫过,仿佛要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会议室里异常安静,除了空调送出的微风声,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阳光透过窗户,缓缓地爬上每个人的肩膀,在资料纸上投射出越来越长的影子,就像时间在悄悄流逝。
这场逆袭战,才刚刚迎来第一个关键节点。张华深知,接下来的两周将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他需要密切关注研发进度,确保样品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同时,他还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项目最终能够顺利通过验收。